刚刚看了电影<<千里走单骑>>
已经很久没有关注过张艺谋的片子了,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04年奥运会上那倒胃口的8分钟----这些年,对张艺谋的批判申讨仿佛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记得看过一句最刻薄的评论-----台湾导游朱延平说的:“张艺谋已经死了”!!!
好在还有个<<千里走单骑>>,让我们又看见了久违的张艺谋.应该说,这样的题材和叙述方法是张艺谋非常擅长的------从头到尾没有露过一面的建一(见<<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老爷)、杨杨倔强质朴的小脸(见<<一个也不能少>>的魏敏芝)
、石头村里村委开会时本色而诙谐的演出(见<<秋菊打官司>>的村委会) 、村头送别时的奔跑(见<<我的父亲母亲>>的我母亲)……这都是我们熟悉的张艺谋,虽然没有一点新意,但却真实感人.---或者,张艺谋就适合描绘这样的乡村小民,百姓生活,而不该浓墨重彩的拍什么<<英雄>>和<<十面埋伏>---那样华丽而空洞的片子不仅仅是对导演本身的自曝其短,更侮辱了广大影迷的智商,从而招致骂名无数.
还是回到<<千里走单骑>>,这是个美好的故事,从儿子怨恨的拒绝,到父亲盲目的寻找,再引出另一对未曾谋面的父子间的纠葛.……这是个没有多少悬念的故事,儿子最终也没有来得及看见父亲费尽心机为他录的唱段.但是,父亲的寻找却让他们都明白了即使隔着深深的沟壑,他们之间永远无法割舍的血脉深情.儿子临终时的长信是影片的点睛之笔,他不仅仅让父子间多年的积怨得到了救赎,更让父亲的异乡的找寻有了更深刻的意义.----一切似乎都是注定的,在迷路的山洞里,父亲紧紧拥抱住杨杨的同时,他的儿子正在离开这样世界.那一刻,父亲正彻夜思念着他的儿子,儿子也前所未有的盼望着父亲;那一刻,他们隔得那么远,又似乎那么近……
美好的故事当然需要美好的演员,高仓健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他用石头般坚硬的表情演出了泪水不能传达的深刻与感动----初到异乡的茫然与无助;听说儿子孤僻没有朋友时不能掩饰的心痛;听到儿媳妇转告的儿子对他的盼望时热泪盈眶的样子;告别杨杨时的深情拥抱.……撇开日本人的身份不谈,这个73岁的演员无疑的伟大的.我相信没有高仓健,<<千里走单骑>>一定是苍白的.
当然,关注千里走单骑还因为这片子里的景色我实在很熟悉,特别是片中杨杨所在的石头村里那座铁索桥,实际位于在丽江西北的石鼓镇, 我两年前去过,名字不太记得了,只记得是一座真正的古桥,铁索斑驳,木板残旧.横亘在宁静的江面上,很能引发人的幽然怀古之叹.
http://www.atu.com.cn/photo/200302xgll/lj0091_030209_D1163.jpg观后感" TITLE="<<千里走单骑>> 观后感" />
写了这么多,不是想吹捧张艺谋,他的<<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不让人期待,还有那个让人不敢寄予期望的奥运会开幕式----或者,把导演明星化就是扼杀其天份的最好方法.想起上个月看得斯皮尔博格和张艺谋的对话. 斯皮尔博格大师内敛深沉,虚怀若谷.相比而言,张导演从内容到形式都相形见绌.这不是外国月亮圆不圆的问题,而是,为什么我们的电影创作条件越优越,创作内容就越空洞?
又扯远了,无论如何,<<千里走单骑>>是部好片子,在这样一个乏味的星期天的夜晚,它如同春风化雨般润泽了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