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球复苏当从女排开始

标签:
体育女排郎平惠若琪袁新玥 |
分类: 体育杂谈 |
之与袁新玥,灿灿青春无疑靓丽逼人,反之与杰奎琳和谢拉,已至辫梢的青春行将就木,上帝又一次在她们的热望背后打了埋伏。
这就是宿命的诡异,让人瞠目结舌,让人匪夷所思;这就是青春的纵歌,让人热血沸腾,让人忘乎所以。时至今日,世锦赛依然不待见奥运冠军巴西,奋战8年依然甩不掉“背运”二字。岁月流转16载,曾经振奋一代国人的女排姑娘成功谱写了“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新曲。
拗口的“南美超级德比杯”劫掠成功,屏蔽了美国人对奥运冠军的强取豪夺。周公佬儿关键时点的热情相约,又让笔者舍弃掉了郎导和女排姑娘夜半时分的那些精彩。
好在,有录像留存,让人可以在梦醒后反刍。
请原谅我偏狭隘的民族观。冠军只有一个,晋级的最好方式当然是强敌的阴沟翻船,既省却了太多麻烦,也增加了自己获胜的几率。原因很简单,一场比赛定生死的两个选择,一个是连续17场令自己臣服的苦主,一个是主帅曾经执教过的新锐,你会选择哪个,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面对中国与东道主意大利,相信美国女排的选择跟我们心有戚戚。
这样激动人心的胜利足以告慰国人,东道主之外,恼火和痛苦恐怕还有赌博公司。也是,连郎导自己都坦言“没敢想赢球的事”。仅此一言,两次救女排于危难之中的“铁榔头”就值得大书特书。
“偏欧化”也是重夺世界冠军的一条捷径。例证很多,日本女排的防守够细致也足够顽强了,欧美各个强队面前网口短板是其致命劣势。金延璟是世界级的主攻手,可她却无法引领韩国女排和欧美抗衡。在欧美闯荡多年,郎平显然比我们更清楚。
为女排的胜利雀喜,也为姑娘们决赛对手的可怕焦虑。
朱婷的成熟之外,独得16分的小将袁新玥是最大的惊喜。正是她爆棚的自信让意大利副攻阿里格蒂成了霜打的茄子。而快攻优势的丧失殆尽了意大利人的努力,也成就了女排姑娘们的逐梦之旅。只是,相较意大利女排,美国队的两位副攻哈默托和阿金拉德沃更年轻,也更有控制力,需要郎导在决赛中好好动动脑子。好在是郎导对两位都不陌生,阿金是铁榔头在美时的弟子,哈莫托也曾在恒大女排效力。
杨珺菁状态起伏较大,袁新玥的经验有待弥补,曾春蕾优劣都很明显,惠若琪关键节点下球欠缺一点力度,两位自由人各有长处……
过了这村没那店,16年杀进一次决赛不易。必须三军用命,外加点运气眷顾。一切都是为了里约,但也需从珍视当下开始。
为了这份激动,笔者特意翻出了雅典决赛的视频,在重新体味那份喜悦的同时,笔者玩味起了数字游戏。从1984到2004,中国女排的奥运冠军间隔了20年,从2014年回溯到1986年,弹指间已是28年过去,不知女排姑娘们能否再次圆梦?
有一点很特殊,半决赛对手曾经是郎导的对子,决赛的对手美国曾经也是。而10年的雅典逆转,郎导是解说嘉宾,10年后的今天,郎导则亲自指挥在场上。
一切貌似都有定数。
古老先生有句名言:谁先动心,谁就满盘皆输。为荣誉而战,为欢乐而战,不动心,只有入定的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