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行文化论

(2008-03-31 18:39:33)
标签:

五行

国学

传统文化

书评

  《五行文化系列》补白文字

    张耀南辑(2008-3-11,15:43起,2008-3-17,18:05迄,官园)

 

1、故有五行之官,是谓五官,实列受氏姓,封为上公,祀为贵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2、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3、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生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   ——《尚书大传》

 

4、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国语·郑语》

 

5、土者,天之股肱也,……五行之主也。——《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6、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陈其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尚书·洪范》

 

7、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国语·郑语》

 

8、陈彼五行,必有胜。

                  ——《逸周书·周祝》

 

9、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

                       ——《左传·文公七年》

 

10、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

                 ——《淮南子·地形训》

 

11、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孙子兵法·虚实》

 

12、五行毋常胜,说在宜,……火铄金,火多也;金靡炭,金多也。

                                       ——《墨子·经下》

 

13、水火金木土谷,此谓六府,废一不可,进一不可,民并用之。

                    ——《大戴礼·四代》

 

14、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淮南子·天文训》

 

15、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

                            ——《管子·水地》

 

16、五行家谓金能生水,岂其然乎,岂其然乎!

                           ——王廷相《慎言·道体》

 

17、且问五行金生水,金何以生水乎?老生夙学,不能答也。

                            ——方以智《物理小识》卷一

 

18、金生水,自今观之,厥类悬绝不侔,厥理颠倒失次,安有生水之理?

                                       ——王廷相《家藏集·答顾华玉杂论》

 

19、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谈也,……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

                        ——《管子·水地》

 

20、炼土生木,炼木生火,炼火生云,炼云生水,炼水反土。

                                           ——《淮南子·地形训》

 

21、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

 

22、五色源于五行,谓之正色。

                  ——沈宗骞《芥舟学画编》

 

23、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考工记》

 

24、文之为德,……为五行天地之心。

                                      ——《文心雕龙·厚道》

 

25、初一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汉书·五行志》

 

26、夫五行者,盖造化之根源,人伦之资始,万物亶其变易,百灵因其感通。

                                                 ——萧吉《五行大义·序》

 

27、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宇宙系统的信仰;三千余年来,它有极强固的势力。

                                              ——《顾颉刚古史论文集》

 

28、五行所以更王何?以其转相生,故有终始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是以木王、火相、土死、金囚、水休。

                                            ——《白虎通义》

 

29、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

                                    ——《邹子》

 

30、因秦灭六国,兵戎极烦,又升至尊之日浅,未暇遑也,而亦颇推五胜,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

                                                 ——《史记·历书》

 

31、五行也者,成变化而行鬼神,往来乎天地之间而不穷者也,是故谓之行。

                                              ——王安石《〈洪范〉传》

 

32、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春秋繁露·五行对第》

 

33、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五行者,五官也,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故为治,逆之则乱,顺之则治。

                                        ——顾颉刚《古史辨》第五册

 

34、五行者,五气也,于其方各施行也。

                           ——刘熙《释名·释天》

 

35、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

                        ——《尚书·洪范》孔颖达疏引

 

36、言行者,欲言为天行气之义也。

                        ——《百虎通·五行》

 

37、行者,顺天行气。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洪范》注引

 

38、盖禹顺五行而治之耳:冀为帝都,既在所先而地居北方,实于五行为水;水生木,木东方也,故次之以兖、青、徐;木生火,火南方也,故次之以扬、荆;火生土,土中央也,故次之以豫;土生金,金西方也,故终于梁、雍。所谓彝伦攸叙者,此也。

                                           ——洪迈《容斋随笔·禹治水》

 

39、周公旦曰:在我文考,顺明三极,躬是四察,循用五行。……五行:一黑位,水;二赤位,火;三苍位,木;四白位,金;五黄位,土。

                                            ——《逸周书·小开武解》

 

40、洪范五行,水火木金土而已,谷本在木行之数,禹以其为民食之急,故别而附之也。

                                         ——蔡沈《书集传》

 

41、水火者,百姓之求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五行即五材也。……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则世所行用也。

                                                ——《尚书大传》

 

42、水火金木土谷惟修者,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而生五谷,或相制以泄其过,或相助以补其不足。

                                              ——蔡沈《书集传》

 

43、青胜黄,黄胜黑,黑胜赤,赤胜白,白胜青。

                              ——《孙膑兵法·地葆》

 

44、五行同出而异时者,出离其亲,有所配偶。……故五行皆相须而成也。五行同胎而异居,有先后耳。夫五行皆资阴阳气而生,故云濡气生水,温气生火,强气生木,刚气生金,和气生土,故知五行同时而起,托义相生。

                                       ——萧吉《五行大义·一者论相生》

 

45、五行体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殁。木受气于申,胎于酉,养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萧吉《五行大义·二者论生死所》

 

46、凡五行均布,遍在万有,不可定守一途。今先论五行体杂,但其气周流,随事而用。……既有杂,故一行当体,即有五义。

                                  ——萧吉《五行大义·一者论五行体杂》

 

47、五行非直性相杂,当方亦有杂义。东方,甲乙寅卯辰,甲,木也,乙中有杂金,寅中有生火。辰。土也,卯中有死水。……此举方别有五行也。

                                 ——萧吉《五行大义·三者论方位杂》

 

48、寅午戌,火之位也。寅中有生火,在东方;午中有王火,在南方;戌中有死火,在西方。……此一行之体,杂在三方也。

                               ——萧吉《五行大义·三者论方位杂》

 

 

49.五行莫贵于土,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春秋繁露·五行对》

 

50.土居中央,为之天润。土者,天之股肱也,其德茂美,不可名以一时之事,故五行而四时者,土兼之也。金木水火虽各职,不因土方不立。——《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51.土之为位而道在,故大不预化。——《春秋元命苞》

 

52.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土所以不名时者。地,土之别名也,比与五行最尊,故自居部职也。——《白虎通·五行》引《乐记》

 

53.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实辅四时:春赢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管子·四时》

 

54.播为播散五行之气于春夏秋冬之四时也,金木水火各为一行,土无正位,分寄四时。     ——孔颖达疏《礼运》“播五行于四时”

 

55.夫四时五行,同是天地所生,而四时是气,五行是物。气是轻盈,所以丽天;物体质碍,所以属地。……五行分配四时,布于三百六十日间,以木配春,以火配夏,以金配秋,以水配冬,以土则每时辄寄王十八日也。

——孔颖达疏《月令》“季夏之月中央土”

 

56.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伐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立秋以金代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故伏也。

——《史记·秦本纪》

 

57.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孔子家语·五帝》记老聃言

 

58.气之精英者为神,金木水火土非神,所以为金木水火土者是神。

——《朱子语类·理气上·太极天地上》

 

59.数术之土兴,而为灾异之学者,务极其说,至举天地万物动植,无大小皆推其类,而附之于五物,曰五行之属。

——《新唐书·五行志》

 

60.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丰荒之象。

                            ——《周礼·春官·保章氏》

 

61.凡月,春晕木,夏晕火,秋晕金,冬晕水,四季晕土。

                                ——黄淳风《乙巳占》卷二

 

62.青、白、赤、黑云,在东、西、南、北,名曰四塞之云。见即有雨也。

                                ——黄子发《相雨书·观云》

 

63.或恐占之而不验,或疑五行之不详,而不知天日之理有不然者也。

                                   ——黄子发《相雨书》

 

64.五运六气学说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理论,结合医学探讨气象等自然变化规律的一门古老科学。——胡道静金良年《梦溪笔谈导读》

 

65.三王明刑,应世以五。……法五行也:大辟法水之灭火,宫者法土之雍水,膜者法金之刻木,劓者法木之穿土,墨者法火之胜金。

                                    ——《白虎通义·五行》

 

66.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67.吾国学术思想,受五行说之支配最深,大而政治、宗教、天文、舆地,细而堪舆、占卜,以至医药、战阵,莫不以五行说为之骨干。士大夫之所思维,常人之所信仰,莫能出乎五行说范围之外。

                     ——齐思和《五行说之起源》,《师大月刊》1935年第22期

 

68.木生火者,本性温暖,火伏其中,钻灼而出,故木生火。火生土者,火热故能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土生金者,金居石依山,津润而生,聚土成山,山必生石,故土生金。金生水者,少阴之气,温润流泽,销金亦为水,所以山云而从润,故金生水。水生木者,因水润而能生,故水生木。

                                    ——《白虎通》

 

69.古代都城所在地的陕西与河南是黄土区域,南方有红壤,北方有黑色灰化土,都很明显,西方有盐渍土,干燥时土面现白色,西北大面积的沙丘、灰钙土、漠钙土等颜色也较浅,东方则湿润时土现青灰色,也还勉强说得通。也许古代创建五色方位的时候,是参照实际土色的分布的。

               ——万国鼎《中国古代对土壤种类及其分布的知识》,《南方农学院学报》1955年第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五行文化论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