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萧一山《曾国藩传》

(2007-05-16 15:07:35)

                         萧一山《曾国藩传》之封面

 

 

萧一山撰《曾国藩传》,只为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国藩以文人之身舞刀弄枪,究竟为何而战?本书的答案是:“为文化而战,为宗教而战。”(“引子”)“文化”是儒家文化,“宗教”是孔孟之教。洪秀全不以这样的“文化”与这样的“宗教”立国,所以国藩要铲除之……

“文化”与“宗教”之上,就是“救人”:“曾国藩拼命把满清的命运挽救了,中国的旧文化也算保持住了,这就是他的经世事业吗?其实不然。他壮年立志: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贤外王之业,要做一个天地之完人。可是他的宗旨是治世,是救人。”(第九章)

 

                         之封底

王家范以“国难”论本书之创作背景:“先生1934年自英伦考察返国,接触近代史者,即知兹后时局动荡,尤以日寇步步进逼,民族危机日重一日,直至八年抗战,期间学人颠沛流离,奔波不暇,时称‘国难’。虽说身处厄运,使人奋发,先生在四川三台写出了《清史大纲》、《曾国藩传》两书,毕竟静心著述之时无多。”(《萧一山与〈清代通史〉》)

 

汪效驷以“文化复兴”评萧一山:“萧一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对文化有独到的见解。……由于萧一山始终以人文化成为理想,以文化复兴为己任,所以能将所谓圣贤豪杰的智慧、精神、人格透现于史学著述中。”《论萧一山的史学成就与特色》)

 

王钟翰以“独到的见解”评本书:“抗日战争爆发后,……越一年,著《清史大纲》及《曾国藩传》两书,对中国文化传统及近代史历程之嬗变,阐述为详,特别对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与曾国藩、左宗堂、彭玉麐、胡林翼诸人之所以成功,有着独到的见解。”(《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之勒口(1

章炳麟以“圣相”与“元凶”论曾国藩:“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及功名善变人也。”(《检论》)

 

梁启超以“大人”论曾国藩:“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卓绝艰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容闳以“泰山北斗”论曾国藩:“曾文正公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人物,同辈莫不奉为泰山北斗。其才大而谦,气宏而凝,可谓完全之真君子,而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旧教育中之特产人物。”(《西学东渐记》)

 

                          之勒口(2

萧一山(19021978),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江苏铜山(今徐州市)人。十九岁山西大学预科毕业,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政治系。二十二岁凭一己之力,撰成“中国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新式清代通史”——《清代通史》,被梁启超评为“技术罕见”。三十岁获特款资助,往欧美各国考察。三十六岁撰成《清史大纲》和《曾国藩传》于四川三台。其故友之子作文叹其晚年之蹉跎:“我觉得萧一山的大多数成果,基本完成在他40岁左右之前(按:约1945年),而后来基本就没有什么成就。”

25/40716:00c.y.s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