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阳明再世之王德峰哲学感悟

(2023-10-17 17:14:44)
分类: 历史*地理*文化
王德峰老师的讲课百听不厌,句句智慧。语言平实而精妙,直指人心,有着石破天惊,振聋发聩,醍醐灌顶,拨云见日般的感觉。王老师是我听到的对新国学阐述最情绪的人, 我个人感觉王德峰老师就是王阳明再世,他有可能是王阳明转世过来的人,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多做一些分析和研究。下面我摘录的少许王老师讲的真知灼见以及个人感悟,共享一下。

如何做事?
安顿好我们的无限心,当前的人贫贱难耐凄凉,富贵不能乐业,左也不安,右也不安。我们应该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我们在世界中生活,便是人生。人生的内容是什么?做事情。 不做事情的人生不能算人生,这是可以肯定的。 做事,在汉字中就是一个“为”字。怎样的为,才是出世和入世的统一呢?儒家有儒家的原则,道家有道家的原则,佛家也有佛家的原则。儒家,无所为而为- 做事的过程中的增益价值。道家,无为而无不为-不要刻意为之。佛家,无心而为-做事而不求任何回报,等同于布施的心态。 

个人理解和感悟: 
有的时候,自己也暗自下定决心,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让自己不要对眼前的一时的得失过分的在意,但实际上当遇到具体的事情时,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还是急的火急火燎,满头冒汗。所以人生的关键在于真正遇到事时候的状态?看我们遇到事情的时候如何反应,我们如何思考,我们学习获得哪些理论逻辑应用到实际的事情中来,我们如何让“心不动”,如何安顿我们自己的无限心?。

老师的话很容易领悟,但我们真正能做到,绝对需要生活的历练和打磨,需要磨练才能够真正的懂得,需要践行的功夫,如王阳明说说“事上磨”。我其实也在想王老师讲的这样的透彻,那么他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做到多少? 是不是王德峰老师也像王阳明先生一样,先把这件事做到了,然后才能把这些话说出来?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又然后如庄子所言,吾生亦有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殆:危险,这里指疲困不堪,神伤体乏; 所以人生的智慧更在于如何做减法, 差不多就行了,如杜甫所言“乘兴即为家”。

春归  唐·杜甫
苔径临江竹,茅檐覆地花。
别来频甲子,倏忽又春华。
倚杖看孤石,倾壶就浅沙。
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
世路虽多梗,吾生亦有涯。
此身醒复醉,乘兴即为家。


世人有三种愚迷现象
住法,着相,念境; 

个人理解 :

这些事就是我们修行的本质。我们人生修炼就是要破除这些内容,就是打破这些参照系,回到自然属性的自己。道家意思就是达到明心见性的状态,儒家说内圣外王的状态,佛家说无余涅槃的状态。对于修行,当属王阳明的心学最具可操作性,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给我切实的指导、力量以及智慧。王阳明的心学的独特价值在于,强调心的作用,强调人的生命洒脱活泼的灵明的体验。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心境澄澈,则心无挂碍,才能达到大境界。阳明心学立足于人的内心,这是一种让人内心强大的哲学,也是襄助人走向成功走向圣境的力量。人为什么会焦虑,这来源于人的欲望和外在环境的不确定性。只有收拾好内心,安定自己的内心,你才能达到苏东坡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才能够在狼奔豕突的欲望中,在混乱复杂的社会中,找到一处安静、安然、淡然的精神家园。 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慧能语: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有和空其实总是相对而言, 真正的功夫就是应该在恰当的时候有恰当的状态。 我们的想法总是很好很完美,但在具体的事情,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取舍,或许应该随性,因为人生就是过客,我们不要太认真,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梦里不知身上客”,我们太入境了。

放松的心态也非常的重要。 这个其实是一个心理方面的技巧。 我们在待人接物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先入为主的有了一些概念,就是身份的认定。 比如,对方是一个专家,老师,客户,甲方,领导,政府人员等等, 就好像是他们比我们高一等,或者我们总是需要有求于他们,这种先入为主的差距使得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不是特别的放松。 不能够像朋友,亲戚,家人一样,特别轻松的去交流一些事,更为严重的。我们会不知所措的做一些事。 这就是着相所致。我们需要从法理的角度,从根本上把这些障碍客服掉。 


吾心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吾心。

个人理解 :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心外无物,一切均因心而造。还是王阳明说的那句话“ 圣人之道,悟性自足”,这和慧能的自性的是完全一样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天地自有天地的运行规律,其底层的规律均不是因为个人的努力说能解决的,个人所可以认知以及解决的只能是自己的这颗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功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