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蔚讲心理学--认知思维学习笔记
(2023-04-02 15:21:49)分类: 工作*学习*创业 |
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打开人生更多可能性。今天听到李松蔚讲心理学,他让我们回到我们这个哲学三问上来,你是谁,你从哪里来,
你来这里做什么? 李松蔚的理论是说我们人的想法不是凭空产生的, 每一个想法,念头的背后是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就是参照系;其实人的思维有很多的维度,不总是我们相信的那样,我们需要通过客观的现实世界来确认我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1, 认知(想法)可以改变现实;认知会塑造现实。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就是投射的结果。所以,需要第一念是正念。我们需要用积极的思维来看待问题。
2,想法只是想法:
想法在没有行动的想法下就是一个杂念;
3,认识你头脑里面的信念:
总相信自己是对的;是某种规则或者某种假设;
4,
学会自我授权;领导力的一种能力。不是我的错,但有很多的情况需要共同承担责任。责任,就是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你有多大的能力改变这件事,责任,就是改变一件事的权利以及掌控感,一种可控的信念。没有永远的权利,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1)对于一件事,你认为的责任有多大的比例;2)你希望有多大权利来改善这件事,也是一个比例;用第二个数值减去第一个数值,就是你授予了别人多大的权利来影响这件事;
3)如何收回这个权利?需要想到办法收回这些权利,这样就增加改变问题的权利;
5,认知三角形: 认知-
情绪-现实;抑郁症就是不断的相互影响的向下的螺旋;
6,人际关系的本质就是合作;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容易把自己的需要看成是唯一正确的,但发现别人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我们可能很难忘记说,我们可能都正确,而是有一种强迫别人接受自己想法的动机,继而产生后面的冲突,甚至矛盾,误解等等事情的发生。沟通的本质是相互的满足,是一种双赢的思维。
7,
不要被生活的概念所误导,认为事情就是这样的,其实事情也可以不是这样的;
8, 我们都是带着经验而来,
我们有自己的认知参照系,我们的认知都以某种假设为前提
9,象和骑象人,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和大象相处;
人应该能够驾驭能力;人不一样需要一定要占有什么,能够驾驭就可以了。比如金钱,不见得一定要拥有,可以驾驭就可以了。
10,认识你的自动化思维:你内心的声音,有的是一种警报,也有的时候就是一种疑惑,或者就是一种杂念,你可以用自己的理智,慢慢的梳理他。
11, 认知升级,能够站到更高的高度看待认知的问题。
人总是带着一副眼镜来看这个世界,人认知这个世界总存在一定的主观判断;升级就是不断的认识自己的思维习惯;
12,当遇到一些不可能不可以的时候,需要让
自己做一个认知的升级,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不可以的;
(比如客户考察这件事,倘若我已经很确定的知道他们来一个差评,我完全可以就想一个理由拒绝他们过来,当最开始的时候,我就是觉得,这不可能,其实这是完全可能的,为什么不可能哪?
突破自己的思维才好!!!) 我是具有侥幸的心理, 我总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他们来是有更多的机会,这样的心理来思考的。
这个思维的模型其实是错误的。 认知和现实是对不上的。
13,我们的反应似乎可以选择,我们的潜意识其实就是在做责任划分,把一些超出预期的现实归因于其他的人,并且通过一定的表情表现出来。
14, 问题是问题吗?
世界在某种程度是我们的思想建构出来的。命名是观察,也是一种创造;别把问题当做是问题。问题也是有它自己的价值;
各种问题都有好的一个方面也有坏的方面。比如笨本身就有笨自己的价值,或者笨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不见得是一个问题。
15,
对于有生命的东西,必须做一些什么,才能保持他们原来的状态。对于有生命的状态,变是常态。
我们习惯于把有生命的东西看出是无生命的东西,必须做点什么去改变,但实际他们自然都会生长,都会自己发展。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发现孩子身上的某些不足,我们不把这些问题看成是问题,我们更多的鼓励,慢慢的我们发现原来她存在的那些问题就都自己也改变了。所以家长也无需过多的焦虑。
16, 越变越不变: 第一序是解决问题同时维持了第二序问题不变。A-B
状态;状态的改变就是第一序的改变。改变就是模式的改变;
我们总是按开关是改变不了电路的;比如不自信的孩子总是在家长的鼓励下才可以自信,就形成了这个一个状态。从而导致孩子一直不自信。鼓励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需要孩子自己从内心完成心理的升级。为什么本性难移。
因为方法不对。
17,问题不能由导致问题的方法来解决; 1)
一定要跳出思维的框架,扩大范围,不能就事论事,一定要看到问题的本质 2)需要打破信念,也就是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3)方法和原来的想法不一样甚至有些不可思议;
4)一定要根据问题的真正原因出发解决问题,也就是问题发生的当下立即解决问题,而不是事后很长时间基于某种假设来解决问题;
18,通过观察别人,其实是反应我们自己内心的心理结构。投射,某个人的心理情感等投射到他人的身上。特别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家长非常容易把自己的经验,心理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进而采取后面的行动。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的你冷。一致性的投射,表达我觉得我有这样的感觉,那边我会感觉到你也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互补性投射是我受到这样的心理问题,比如我被骗,那边我就觉得你可能是会骗我的那个人。
我总是遇到一些不信任的人,那边对方可能就是那个不知道信任的人。一个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投射性思维,对投射保持觉知,要保持开放性的心态,多观察然后再做判断。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去观察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19,有的时候,我们在沟通的时候,非常容易的跑题,跑到我们并非谈论的另外一个主题,然而这个问题,可能和我们要谈到这个问题好无关系,但我们确一点都没有察觉。我们一定要不断回到问题本身上来。比如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一种交流,或者我们谈论工作的时候,都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情。三体里面有这样的故事,我要消灭你,与你何干?
20,人总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但更需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看看其他的人如何发现自己的价值;领导力,不是武功很高去领导别人。领导力的本质你是别人要实现自己的一个角色而已,领导力是帮助别人实现他们的目标。领导力,不是自我的能力,领导力就是跳出自我的能力,是同理心。任何角色的价值都体现在和别人交互之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一种交换。价值要体现在别人如何用自己上面,而不是自己看到的自己能力。当有人给你打开一扇门,不要问为什么,直接冲进去,实现自己。从自我的身上跳出来,要看到别人想怎么借助自己实现哪些价值。假若你是一桌大餐,人总是思考我这里有人什么,而对方却只看我需要什么,有哪些是我需要的,这是不同的思维逻辑。
21,成功学的思维方式强调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问题,这在某种本质方面也体现了某种否认别人的存在,只把别人只不过是一种符号;比如美国的思维方式,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但这种思维方式本质是错误的,因为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事,不是单方面的努力解决的,而是通过利益相关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婚姻这件事,一定是男女双方的结果,而不是一个人努力的结果。特别是自身不够强大的时候,很多事一定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在很多场景都需要摈弃成功学思维。意义来自于人和其他的人有一种链接,也就是你需要承认别人的存在,承认别人的不同。人需要有合作的思维,互动的思维,这非常的重要,并且人通过互动找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意义就存在这种交互之中,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人真的需要在恰当的时候找到人生的意义感。比如同学的聚会,和他们的聊天等等,都是找到自己的意义感。
前一篇:春天来了
后一篇:人可以选择对待生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