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中高考阅读理解文章01《五月的桑葚》
| 分类: 阅读理解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五月的桑葚
周华诚
当你觉得自己重新是一个孩子了,或者居然是一只鸭子了,桑葚才会对你格外照顾。距离你天真无邪的目光二十厘米外,一颗红得发紫,甜到忧伤的桑葚,就会从枝叶间巧妙浮现。
若有人只是站在田边,背着手像视察军队一样浮皮潦草地巡视桑林,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
红到发紫的桑葚一碰就落。瓜熟,蒂落。红色的桑葚有着吸引人的本事,但事实上它并未完成成熟,酸极。紫黑的桑葚则会馈赠给你甜美。即便落到地面,也要毫不犹豫地拾起来,吹一口风,趁机塞入口中。
这是对桑葚的尊重。
在我们乡下,用嘴吹一吹,是一种比梧桐树还高的礼节。孩子跑着摔了,爬起,母亲对着他的膝盖吹一吹,一吹,就好了。风沙迷了眼,睁不开,恋人对着他的眼睛吹一吹。一吹,就好了。夜里走路,被突然出没的野兔吓着,老人对着他的额头吹一吹。一吹,就好了。
现在,对着一颗落地又捡起来的桑葚吹一吹。一吹,也就好了。
桑叶给蚕吃。蚕结了茧,茧变成丝,丝织成衣;衣穿在身。所以人穿衣,就等于是穿着桑叶。桑葚是蚕节省下来,留给儿童的礼物。我吃叶子,你吃果实。桑葚在乡下,不过是孩子们的小零嘴,不是什么需要特别郑重的东西。桑田有主,桑葚却是谁家小孩都可以随意去吃。它算不上“水果”。甚至都算不上什么“果”。但是这样反而使桑葚真正成其为桑葚——吃也可,不吃也可,捕也可,不摘也可,落也可,不落也可。
五月底的桑甚与桃子、李子、杨梅、枇杷、杏子一起成熟。不同地方的桃子、李子、扬梅、枇杷、杏子,熟得有早有晚:桃花溪南边的先熟,大山垅的还没有熟;大山垅的熟了,黄村张的还没有热;黄村张的熟了,三亩畈的还没有熟。于是,来自村庄四面八方的孩子,总是会在教室里交流他们一路采集到的果实。于是,孩子们对这个村庄四面八方的果树都了然于胸。
总是要等到实在没有什么好吃的了,他们才会钻进桑林。
桑葚有一枝柄。海棠、樱桃也有柄。枇杷也有柄、枇杷柄毛茸茸,不能吃。桑葚柄可吃。有一年五月廿四日,我在苏州采桑葚。一群中年人模拟儿童呼啦一声钻进桑林。钻进桑林之前,一人发了一个空的饭盒(透明塑料饭盒)。钻出桑林的时候,每个人的饭盒都是满满的。我手上,依旧是一个空饭盒。别人很惊讶:你怎不摘?
我摘的呀。摘一颗;就塞一颗入口中,十分快活。岂是饭盒可比!
又,听我说到;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一并入四中大嚼,甚美。众皆无法想象。我又说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一粒红色酸果,味道也甚号。紫黑的桑葚集满一掌,夹两粒红色酸果,味道也不错。
众皆茫然。而我独醉矣。桑葚紫色汁液落到衣服上,洗不掉。那田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上衣服,倒有些遗憾。桑,即故乡也。
1.第段两个加点的短语各是从哪个角度描写桑葚的?品评一下这两个词语的妙处。
2.请从词语运用、修辞手法的角,赏析下面的句子。
则桑林也就仪仗整齐,团结紧张严肃而不活泼,轻易不肯交出桑葚。
3.找出文中与第段划线句相呼应的句子。
4.第段划线句“那天桑林里钻进钻出,居然一点紫色也没有染上衣服”,这本事好事,作者为什么说“倒有些遗憾”?
5.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旨。
http://img2.manfen5.com/api/STDAIMG_CZYW_2021031606222115835670_SYS202103160622215847297183_630.png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