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报】总有几个得其乐的傻瓜
(2014-08-02 11:07:09)
标签:
文化 |
高考过后,又到填志愿在时候。这两天微博微信上,都流行一种“千万别报”体。即是,作为“过来人”的学哥学姐们,手捧一块板子,上书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以此告诫后来者。以下即是举例——
“千万别报考古!因为逗比的世界没人懂。”
“千万别报国际关系!因为你要天天研究杀戮。”
“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是在垃圾处理场。”
“千万别报戏曲!因为找工作得穿越。”
“千万别报汉语言!因为白上四年学。”
“千万别报广告设计!因为你会加班加到吐。”
“千万别报管理!因为当不了老板很痛苦。”
“千万别报法律!因为容易学出病来,说多了全是泪啊。”
一时间,这样的“千万别报”风靡网络,其中语带辛酸者有之,调侃自嘲者有之,痛心疾首者有之,苦口婆心者有之,真个是叫百味杂陈。
与此同时,这两天还有一要新闻,也相当扎眼——
“江苏省理科第一名吴呈杰,此前就获得北大校长实名推荐,线下30分即可录取。他对北大新闻专业很感兴趣,但现在,小伙子改了主意。原来,这两天,所有采访他的记者都不建议他报新闻,所以他在考虑要不要读金融。”
可是很不幸,我也是个学新闻的媒体人。
当我看到上面这条新闻时,我觉得很不是滋味。什么时候 我们的社会变得这么浮躁了呢?似乎所有的人,都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也看不到那份工作的乐趣。可是放眼天下,哪有什么职业是轻轻松松的,只不过因为喜欢,跟随自己的兴趣去做,才会快乐的,才会投入,也才能出成绩,也因此才能体会得到那一份职业带给你的荣耀。
当下社会,价值衡量体系似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看一个人成不成功,大多看他物质,与官职——钱与权,就这样占据了社会评价的制高点。而如果还有人在谈理想,那好像已经成为一件可笑的事情。
正好,我这两天采访了一位投身环保事业的志愿者,也是一位媒体人。他为了揭开一个地方大量猎杀候鸟的黑幕,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在大山,拍视频,军烈属 报道,花费了巨大努力,最终推动了事态的变化。可是,他没有什么钱——那又怎么样,这样具有精神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这几年,少数人职业道德败坏,破坏了公众对于那整个行业的信任。比如记者行业,出了几个败类,所有的记者都因此蒙羞。老师行业 了几个败类,所有的老师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人民教师。医生行业出了一些利欲熏心之徒,所有医生都因此背了黑锅,难以得到患者的全情信任。
唇亡齿寒。这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不仅外部公众,对这个行业的信任度消解,更严重的是,行业内部的人,也变得不再热爱自己的职业了,不再有职业荣誉感了——那是不是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变得很糟糕?
我曾见过一个木匠,把一个小板凳做得漂亮极了。我见过一个修表匠,把一只坏掉的手表修复起来时,他脸上洋溢着无比自豪的神色。我钦佩每一个拥有精湛的技艺,把自己的工作完成得相当漂亮,产因此自得其乐,内心充盈的人。
我们什么时候,把“内心”这件事忘了呢?
我很想对每一个即将进入大学的年轻人说一句话:永远不要忘了自己的兴趣。按照你内心去选择自己应该走的路,这永远不会错。
无论哪一个行业,总有几个自得其乐的“傻瓜”。他们能得到那份工作所给予他的最大回报。因为热爱,他们成为那个行业里的定海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