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与韩寒的坦率

标签:
杂谈 |
分类: 【杂树生花】 |
那个开赛车的韩寒,这回开了个破车,带我们一起兜风,顺道和这个世界聊聊。
书卖得可火了。出版商抢着韩寒,书店抢着韩寒,读者也抢着韩寒。没别的,就是有号召力——大家都想看看,这回韩寒跟这个世界聊点啥。
谁让他是“意见领袖”呢?
出版商在宣传这书时,还给贴了一个标签“公路小说”。虽然小说写的确实是“在路上”的事,可也没必要非得炒这个概念,就像现在开车的多了,卖碟片的都一股脑儿印着“汽车音乐”,其实还不就是那些歌儿。
韩寒身上的标签,也太多了。但我看,除了“赛车手”、“博客写手”、“畅销书作家”还靠谱外,什么“当代的鲁迅”、“意见的领袖”啥啥,都有点儿扯。
贴标签真是件不费脑子的事。
《1988》在韩寒主编的杂志《独唱团》中首度连载。当时他说,写这个小说,是“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
小说延续了韩寒一贯的风格,犀利而幽默。1988一路开来,一路都在批判,形形色色的人,臃肿的制度,人们对自我价值的淡漠。用一部旅行车为载体,韩寒通过路上的见闻、过去的回忆、扑朔迷离的人物、花杂错乱的现实,表达韩寒自己对这世界的看法,因而这场真正的旅途,是在精神层面——用一句很通俗的话说:心灵在旅行。
你一定会对娜娜这个角色印象深刻。她是一个小人物,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但是看看吧,有多少人和她一样,都在卑微地活着,心中却有无数美好的理想。小说里,“黑暗”和“光亮”,便是这种卑微与希望的表面象征。这两个人一起上路,文字里有一种暖意。
正如你所知,在小说里,韩寒的坦率,一如既往。什么嫖妓、戴不戴套、钓鱼执法之类……所以有时,你不免要被他的文字一愣:啊,这都能说。一想也就释然了:做都能做,为啥不能说。
嗯,坦率其实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