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状况】
日期:农历八月二十;公历10月8日。天气:多云到晴,东北风3-4级阵风5级,气温18-26摄氏度,平均相对湿度65%。
【节气解释】
《通纬·孝经援神契》:“秋分后十五日,斗指辛,为寒露。言露冷寒而将欲凝结也。”
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首都北京大部分年份这时已可见初霜,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开始降雪。
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入水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则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

【西湖日志】
是闻着桂花香,走进寒露的。
几天前的一个晚上,无意中来到满觉陇路的“桂语山房”。本来是约了一个所谓的大明星一起吃饭,结果事情有变,徒然地耗费了不少时光。不想等了,正准备离去呢,左转右转,没有往进来时的大门走出去,却从边门走进了一个小院子——
啊,真香。
深夜了。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雨的呢?有绵绵的雨丝飘下来,被茂密的树丛拥围着的小院子像是笼在一层薄雾中,而那香是从薄雾中透过来的,如波纹一样漾入鼻孔,是的,桂香。
满陇桂雨,以前没有见识过,只是在这样一个机缘巧合的夜晚,一头撞了过来。小院子里的地,是用防腐木铺就,昏暗的灯光映出上面薄薄的雨水,一地的桂花,落在木头上,浸在薄雾中,染在衣袂上。这静谧的小院子里,摆了三四个小椅子,有两三个人在喁喁细语,更添了一分秘境的意味。一霎那,叫我不忍离去。
有了桂香,这算是,真正的秋天了罢。
而寒露,是这秋天别在衣领上的徽章,让人一眼可以识别它的身份。就像秋天高远的天空里,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的雁阵;就像丛林里悄悄染黄洇红,这儿一片,那儿一片的树叶;就像山里人家满墙挂着的金黄的玉米棒子,艳红的辣椒串子。
这天我像以往一样,在北山路湖边下了车,静静地在湖边坐了一会儿。柳条的倒影摇曳在湖里,太阳也倒映在水中。只是,这天的太阳已然没有了丝毫锐气,像是温和的中年。那棵210岁的木香,早谢去了它这个季节最后的花朵。湖边的荷叶也越来越黄了,青黄的叶子上有了许多的洞洞,所有的莲蓬都已枯萎。
沿着北山街往断桥走,右手西湖水,左手保俶山。右手空灵,左手厚重。路边依山而建,有许多耐看的老建筑,“抱青会馆”,“菩提精舍”……其实我知道,随便哪一幢老房子,从一个门里走进去,就会走进线装书一样层层叠叠的故事里。
但不是今天。
就像生怕惊醒一个沉睡的旧梦,好几次我从湖边走边,隔着马路和车流眺望那些老房子,却没有推开任何一扇虚掩的门侧身而入。时候还没有到吧,就让我先眺望着,某一天我就会悄悄地,从从容容地,敲开这座城堡的小门。
是的,正如我的行走西湖,也是一种“进入”。
就这么缓慢地行走,走上断桥和白堤。这是史上最长的国庆中秋长假——共有8天——的最后一天,断桥上依然有很多人。似乎每个人都举着相机或手机在拍照片。他们站着,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做着各种各样的手势,拍的人也以各种各样的姿势,拍照片。
我决定就这么一直往前走,过平湖秋月,绕过孤山,再回到北山路。我走走停停,胡思乱想,看或者听,像一个无所事事者那样穿过白露这一天。
还是有桂花香,从不明真相的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
2009/10/9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