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者生涯】不接他

(2009-03-24 00:25:46)
标签:

记者手记

杂谈

分类: 【记者生涯】

周华诚

      

       我拼命对着电话说:我不在,你别来,来了我也不在。可他还是来了。来的时候,他一脸乱碴碴的络腮胡子,左手拎着一个编织袋,右手牵着8岁的女儿,一直站在我们单位的门卫处。

       我当时就有点哭笑不得,看见他女儿的那张小脸蛋,心一下子就软下来。我在报社附近找了一个干净的小饭店,请他们爷俩吃晚饭,公务员张女士也来了。张女士看到小姑娘那张笑脸,很开心。

       自从我通过写稿子找医生,募集善款几千元,费尽周折地把他女儿的皮肤病治好以后,这位先生一直很感激,三番五次要登门道谢。我们都跟他说了好多遍,说这些事既是工作,亦是不足挂齿的微薄之力,完全不用谢。况且,我们做这一点事,哪里是为了图人家的一声谢呢?

       然而他却不依不饶,拎着几斤桔子一壶茶油,挨家挨户地感激过去。从当初帮助孩子找医生的李大伯、查找药方的顾大妈,到给孩子捐款的张女士、汪阿姨,一一登门拜访道谢。几斤桔子一壶茶油最终也没有送出去,倒是一户户给孩子又送上了新书包、买了新衣服、递上小红包。

       我们以为这事就这么了了,过不久,这位先生又来了,一个个地找过来,跟我们讲他的家事。孩子生病后,他老婆就离家出走若干年月,这位先生千寻万找找到了她的栖身城市,却劝不回这个女人。女人说,她心已决,实在不愿和他继续过日子了。

       好了,他把这些事翻来覆去地跟我们每个人讲了一遍,大家都听得有些脑壳涨痛。大家给他提建议,不如就离了吧,各自好好生活。他说他不想离婚。

       隔了半个月,张女士给我打电话,说她不知如何是好了。“每天每天,他都守在我们单位门口,想跟我说话……”张女士向我倒起苦水,“他一定对我说,他女儿很喜欢我,说我像孩子妈妈……天天守在我单位门口,弄得我们单位的人,这些天碰到我,都用异样的眼神看我了。”

       我脑袋里“嗡”的一声响起来,马上给他打电话。这位先生说,其实也没什么事,他就是带了一点土特产,表达一下感谢之情。张女士说,她当初帮助孩子,完全是同情那孩子的遭遇;现在孩子病好了,她根本不图什么感谢……

       这位先生总算不守在人家单位门口了,倒是一家一家,依然隔三岔五地往李大伯、顾大妈、汪阿姨家去;三不五时也会打我电话,虽然家里穷,他电话倒是打得勤快,说要来看我,见我推脱,后来索性就直接上门了。好几次,我一身疲累地从外面采访回来,却见他坚持不懈地坐在我的格子间电脑前等我。

       每次见到他,我的脑袋里就会“嗡”的一声响起来,无一例外。

       那孩子的病,总算没有复发,我当初是通过私人朋友关系,外省一大报同行岩记者帮忙牵线找的名医。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先生倒是拎着几斤桔子一壶茶油,去了外省省城好多次表达谢意。岩记者跟我提起这个事,语气颇为踌躇,说这个男人,是不是有点纠缠不清。

       我简直是无话可说。

       让我更无话可说的是,这位先生还三番五次地带着女儿前往岩记者处,蹭吃蹭喝,临了还蹭地方住。最壮观的一次,是运了一拖拉机桔子过去,让记者岩再帮帮他忙,为他推销桔子,愣是把报社的车库当了一星期的货仓。

       后来,我们所有人都把这位先生的手机号存起来,名字就存“不接他”。我自己呢,每次手机响了,一看到“不接他”三个字闪烁在屏幕上,就会条件反射般身子一颤,仿佛手机真的是个手雷。悲怆的手机铃声一声声倔强地响着,我一秒一秒地煎熬着漫长的时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