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小县城到了晚上十点钟,已经是灯光寥落了。何况天空还下着一些雨,路上行人稀少,偶尔有一两辆三轮车从路边滑过,骑三轮车的车夫都有些昏昏欲睡的样子。
卡森和他的拍档卢珊,在宾馆里歇下了行装,就出来找夜宵吃,没想到小县城的夜晚这般冷清。他们两天前从北京出发奔赴衢州,甚至没有在那个历史文化名城多做逗留,就直接奔赴了常山县城。
没有惊动任何官员,也没有事先联系任何人员接待,这就是卡森的行事风格。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新闻调查节目的资深记者,卡森身上从来没有“大牌”的影子。
“你身上的帆布衣服是相同款式的吗?好像昨天那件只是颜色不一样。”站在宾馆门口等车,卢森没话找话地同卡森闲聊。卡森的样子有些魁梧,典型的北方人形象,
一米八的个子,一百六十斤的块头,长一脸络腮胡,颇有些威武的感觉。卢珊站在他身边,对比很是明显,让人一看便产生小鸟依人的联想。
卡森一边抽烟,一边望着街景出神。听见卢珊的问话,他一笑:“我做事喜欢直接简单。比如买衣服,一样款式的一下买四五件,一年都不用再逛商场了。”
卢珊也笑了。男人可能都有不爱逛商场的共同特点。然而不得不说,这件帆布外套穿在卡森身上相当合适,卡森就是生性自由,放荡不羁,在他的身上有一种吸引女孩子注意的气质。卢珊注意到这个人,还在两年前,当时她分配到国家电视台工作不久,就听说一件传奇:一名叫卡森的记者孤身一人卧底在山西小煤窑,足足当了半个月的挖煤工人,调查了当地小煤窑非法奴役、使用童工的黑暗内幕,写出了一个震惊全国的调查报道,还获了一项国家级的新闻奖。此后,卡森一直是卢珊仰慕的对象,没想到不久以后,她有幸与卡森分到了同一个部室,他们于是有了更多在工作上接触的机会。有一次卢珊曾问卡森,为什么那一次煤窑历险没有用他最擅长的摄像机记录,而是用笔?卡森笑笑说,摄像机已经被煤窑小老板砸烂了,人能活着逃出来已经是上帝降福了!
这一次,能和卡森一起出差采访,在卢珊是求之不得的事。平时和他一起出来的机会并不多,因为在台里他们的拍档组合并不是固定的,时常会因工作需要临时配对。而更多的女记者都愿意跟卡森一起出活,因为一方面能让卡森去做的新闻总是一些大料猛料,另一方面,她们认为能从卡森这里学到很多东西。
在宾馆门口,卡森终于拦下了一辆出租车,他为卢珊打开车门,两人刚想上车,出租车司机说,如果在市区内,他不载客的。因为城区太小,用不着打的,他跑的是城际线路。
小城的出租车少得罕见,卡森等了十几分钟才见到这一辆,没想到还拒载,他当下就有些不快。好在卢珊在旁,她朝卡森努了努嘴,扮了一个搞怪的笑脸,把卡森的郁气一下驱散了。这时从旁边来了一辆三轮车,师傅问他们二人去哪里,二人就上了车直奔夜宵排档而去。
吃着当地最有名的红烧兔头,把卢珊辣得眼泪都飚出来了。猛灌了两瓶啤酒,才把嘴中的辣意涤荡掉一些。然而卡森却吃得有滋有味,虽然头上冒着大汗,他吃时那么起劲让卢珊十分羡慕。卢珊支着脑袋看了卡森半天,脸上不觉因喝了一点酒起了淡淡的红晕,一瞬间感觉眼神也有些恍惚迷离了。
两个小混混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令人沉醉的气氛,那两个明显是喝高了,从隔壁大排档走过来时撞到了卢珊他们张桌子,把一杯酒撞翻,尽数倒在了她的牛仔裤上,弄了卢珊一个措手不及。那两个浑然不觉,或假装浑然不觉,兀自哈哈大笑着径自朝前走去,卡森放下手中的兔头,一伸手拽住了一个人的胳膊。那人根本没想到有人作梗,扭头发一声吼,顿时有些剑拔弩张。也许是卡森魁悟的块头和凛然的表情镇住了他们,双方对视达两秒钟,然后对方眼神软下来,其中一个对卢珊说道:“对不住这位小姐,我们向你和你的男朋友道歉……”
一个被误会的称呼让这个异乡小城的夜晚多了一丝别样的气息。回去的路上卢珊说,其实她刚才最担心的是,按照卡森的脾气会不会当场操起一个啤酒瓶敲过去。卡森哈哈一笑:“好歹咱也是堂堂一大记者,难道我在你心目中就是这么一个绿林好汉的风格吗?”
卢珊也笑得很开心,想想也是没有道理的:人家外表长得彪悍一点,行为就不能温文尔雅吗?
苏沧江是在县长办公室里遇到卡森和他的同事卢珊的。
苏沧江把那幅祖上流传下来的山水卷轴画交给县长,请县长品鉴品鉴。县长饶有兴致地打开,手指在画卷上轻抚而过,如抚过滑脂般的肌肤。他频频点头道:“好!好!好!”
连道三个“好”字,苏沧江也没有听出县长到底是说他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值得肯定,还是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很高,抑或是说他苏沧江给县长送画这个动作更叫人高兴。
“很好!”县长卷起那幅画时告诉苏沧江,这幅画借他观赏十天半月,到时候一定完璧归赵。苏沧江心里有些肉痛,但是思想准备早就做足,嘴上也就说没有关系,县长要是喜欢就留着看看吧。县长刚把卷轴放进书柜里,敲门声响起,秘书带着两个人走进来,便是卡森和卢珊。
“沧江,两位大记者就交给你了。”县长说,这是国家电视台的大记者,关注我们欠发达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这事情挺好。本地旅游部门一定会做好全程服务工作,把牛脚洞探秘这个专题节目拍摄好、拍出影响、播出成效来。
事情进展很顺利。苏沧江作为当地旅游部门的副局长,成了负责这次进展探险拍摄的后勤部长。接着他开始寻找合适的探险队员,按照国家台大记者的意思,他们要把这个片子拍成探险纪实性质的,虽然现在来看,进这个牛脚洞已经没有什么风险存在,但是片子一定要做得悬念横生,吊足观众的胃口,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收视率。
“收视率是我们的生命。”卡森半开玩笑地对苏沧江说,苏局,这年头什么最值钱?就是眼球。只要把全国人民的眼球吸引到这个小县城来,这个地方就算发了,所以这个片子能不能拍好,我们都很关键呀。
苏沧江连连点头。他觉得压力很大,在那幅画之后,拍片子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许失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