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5-03-16 北京安定医院
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波动起落的时候,遇到不开心和不如意的事,我们的情绪亦会变得很低落,郁郁寡欢。在人的一生中,谁都有过喜、怒、哀、乐,谁都有过酸、甜、苦、辣,谁都有过抑郁体验。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当你的抑郁情绪不能自我调解,并且持续存在,影响到你的生活, 影响到你的学习,影响到你的人际交往,就应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病,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它就在我们身边。但很多抑郁症患者及其身边的人,对抑郁症这种常见疾病缺乏基本的知识或是不够重视。
今天小编带大家从多方面详细了解下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大多数初发病的抑郁症患者未能及时就医。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许多痛苦,也为以后的治疗造成了困难,而且还可能导致一些不必要的牺牲。有些抑郁症患者在自杀身亡后,才发现他生前患有抑郁症,而抑郁症正是导致他自杀的罪魁祸首。这些情况发生的原因之一是,抑郁症患者本人及其身边的大多数人,对抑郁症这种常见病缺乏基本的知识。
不止是缺乏知识,许多人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种种错误猜测,延误了患者的就医时机。比如,有人认为:情绪低落不过是不愉快的事情引起的情绪反应,怎么会是一种病呢?事实上,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一般不是由可证实的不愉快事情引起的。经历了不愉快事件而情绪低落的正常人(即使是服丧者),对善意的安慰和支持都可能表示感谢,而抑郁症患者可能对此没有积极反应。如果病前有不良刺激,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明显超过了普通人对同类刺激的反应。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少。
情绪低落:感觉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严重时心情沉重、悲伤,好像一团乌云,不见阳光,非常痛苦;对前途感到失望,认为自己没有出路(绝望);对改变糟糕的现状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无法好转,对治疗失去信心(无助);认为自己毫无价值,一无是处,是个无用的人,只会拖累别人,对家庭和社会都是累赘(无用)。
兴趣减少:兴趣减少表现在工作、生活、消遣娱乐、探求知识、对衣食及外表的追求等各个方面。严重时,不能享受快乐,对过去喜欢的事无动于衷,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对他不利,生活对他好像没有目标和意义,他不能享受田园、空气、树木和阳光。
另外抑郁症常常伴随的症状有:
1、精力减退,常常觉得自己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脑子变笨了,工作效率降低,完成工作吃力,严重时少语、少动、闭门不出、卧床不起。
2、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3、焦虑,对自身的健康、工作、生活等各方面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认为病情严重,不易治疗;认为问题复杂,无法解决,以致搔首顿足、坐立不安、唉声叹气、怨天尤人,如同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劝解也不能消除其不安。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疑病观念。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对自己以往的轻微过失或错误痛加责备,甚至认为自己是千古罪人。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性欲减退。
7、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8、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二、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抑郁症是一种与心理、生物、社会诸多因素综合起来导致的一种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并不难,受过专业培训的社区医生以及三级甲等医院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都能提供抑郁症的常规治疗。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有一些误区:
1、病人往往心存顾虑,不愿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怕被人轻视或称为精神病,多数患者就诊于内科,盲目地做许多身体检查,不但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
2、把抑郁症和心理障碍混为一谈,片面追求心理治疗,拒绝药物治疗,过分强调药物的毒副作用,更有甚者,讳疾忌医,相信所谓巫医神术,延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1、恰当评估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2、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1)良好的睡眠习惯,失眠是低落情绪的一种很普遍后果,又是引发抑郁症的原因。2)良好的饮食习惯,既不暴饮暴食,也不过度偏食、节食,控制酒精的摄入,酒精可以使你暂时逃避问题的困扰,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俗话说“借酒消愁愁更愁”。3)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科学家研究发现,运动能有效治疗抑郁症及预防抑郁症的复发,即使是普通人群,运动也能在短时间内改善情绪。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多做好事,与人为善,以诚待人,结交知心朋友。当发生不良生活事件时,有一个可以完全信赖的人,使你的不良情绪得到及时排解宣泄,这是治疗和预防抑郁的最重要保证之一。
4、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一个人若无兴趣爱好,则生活单调,枯燥无味,一旦遭遇不良生活事件,就会无所适从,极易产生不良情绪而加重病情。
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难以防范,计划极其周密。所有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都至少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有的药物甚至时间更长。所以有好多抑郁症的患者,刚刚服药一两天,两三天,病情明显好转,面带笑容,这时候我们要高度重视其自杀的可能——微笑性自杀!他们用这种微笑,用这种情绪的改变去麻痹周围人。所以在诊断抑郁症的时候,医生都会询问患者是否有自杀观念,如果自杀观念比较强,我们强烈建议患者住院治疗,在家里自杀成功的危险度更高。
三、怎样防止抑郁症复发?
50%—85%的抑郁症患者会复发。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具有高发病、高复发特点的心境障碍。既往研究显示,首次发作的抑郁症,50%—85%会有第二次发作,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部分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会转化成慢性甚至难治性抑郁。
“为什么复发的是我?”
有的患者会问:“为什么同样患上抑郁症,别人没有复发,而我却复发了?”抑郁症的复发与多种因素有关,发病年龄早、有强阳性家族史、发作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病情严重者复发率相对会更高。
心理—社会因素对于抑郁症的复发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各种不良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存在慢性不良应激,均会增加复发风险。另外,临床上很多患者在症状减轻后便自行减药或者停药,未系统治疗,导致病情反复发作。
如何降低复发的风险呢?
1、首次发作治疗要充分彻底
抑郁症一经确诊,最好与医生一起,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接受系统有效的治疗,争取在急性期获得临床痊愈。否则,会导致疾病的慢性化、难治化。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在诊治过程中走了各种弯路。
2、遵循全程治疗的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抑郁症,提倡全程治疗,具体包括:急性期治疗(推荐6—8周)、巩固期治疗(至少3—6个月)和维持期治疗。患者在急性期和巩固期的治疗多能遵医嘱实施。但是,少数患者病情缓解之后自认为已经完全康复,抱着侥幸心理自行停药。在门诊看到的复发患者绝大多数是自行停药,针对这一点,我国抑郁症防治指南中明确指出,首次抑郁发作临床缓解之后,至少还需维持治疗半年到一年;第二次发作临床缓解之后仍需维持治疗3—5年;三次以上发作的应长期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结束后,病情稳定,可缓慢减量至停药,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复发征兆,迅速恢复原治疗。
3、药物治疗联合心理治疗
根据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心理应激因素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难治性的抑郁症,抗抑郁药物联合心理治疗会增强抗抑郁疗效,远期效果较好。
(北京安定医院 罗炯 刘竞 王刚 罗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