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的履历 |
八、
打完电话的第二天,晚上10:16,我收到一条陌生短信:“那个人是吉林大学的,因为分数登错的原因加了20分所以上了复试,我也是受害者!建议你明年不要再考,因为出来后不一定有什么好地方去!”
(我当然奇怪,问他是谁)
22:25分第二条短信:
“不方便透露”
(我还没说什么的时候)
22:26
“其实我觉得你应该能猜到我是谁,名字就不说了!不过你没有被深圳录取还是让我觉得蛮意外的!你复试也不应该遭淘汰啊!只能表示同情了”
22:32
第三条:“我不是那个加分的人,他让我变成第四名呢!好象这样我没有办法留北京了!不过最后结果我还不知道!”
后来,我问他是怎么知道的,他回短信说:“我是问的他本人啊!没有问院办的人!就是复试那天问的!”
九、
在同一天晚上,突然看到来自A教授的一封邮件。
“这几天比较忙,没有来得及上网,今天见到学院老师打印出来的你在西祠胡同上的文章,才知道我发给你的信(4月1日下午5点24分发出)你未收到。回来一查,果真信被退回。现将被退回的信再给你发一遍。
“你在那篇文章中提到一个考生不明不白排在你前面的事,情况并非你想像中的那样。事实是,复试前,学院接到校研究生院通知,说是一位考生的成绩在录入时登错了,补上后,那位同学即排在了新闻学复试的第二位。但是成绩的纠错需要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是为什么复试时那位同学的成绩没有改正过来的原因。研究生院曾就此事向我们致歉,而我们恰恰忽略了向你和其他同学解释和说明这件事,这的确是我们的工作中的疏漏。”
毫无疑问,A教授是代表院里而非代表个人向我解释的。成绩“登错了”。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原因,而且是“登错”了整整20分!
这可是国家统一的全国性考试啊。而且据我所知(大家也可以想见),这种考试的阅卷、评分、登成绩都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来使错误降至最低的,在成绩登出之前就已经经过了审核甚至数遍审核确保无误。好一个北大新院啊,在“学院接到校研究生院通知”时不声不响,在复试时所有考生都在时不声不响,在录取结果出来之后——最后的公布此事的时机到来时还是不声不响,直到我写了文章,将问题指向新院的时候,才给出了这样一个滑稽的解释!
但是A教授的不自信我还是感觉出来了。因为她在邮件中着力强调的是这个事与新院无关,新院也是奉命行事而已。
A教授说院里是“复试前”接到通知,言语中的意思是因为时间比较紧,加之“成绩的纠错需要一个过程,有一定的滞后性”,所以“那位同学的成绩没有改正过来”(大家也是这样理解的吧)。其实这是在胡扯。复试是在3月25日,如果真的是22号23号24号“学院接到校研究生院通知”,那一时无法更正也算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事实是,3月14号院里公布了复试名单,在那个名单中就已经是十一个人了,已经多出了一个。也就是说,(如果A教授所说的是真的话)至少在3月14号以前,院里就知道有一个人成绩“登错了”(姑且这样说),院里至少有十天的时间来公布或解释这个事情,院里是真糊涂,还是在装糊涂?真的是“我们的工作中的疏漏”?如果不是我这个不合时宜的湘大土包子把这个事情捅向互联网,是不是连“我们的工作中的疏漏”也不会有了呢?
顺便说一句,两个多月过去了,在这期间,仍然没有任何北大正式的渠道来公布或说明此事,此事依旧属于“地下状态”。北大分数查询的官方网站没有任何的改动,我依旧是堂堂正正的第五名。A教授说“成绩的纠错需要一个过程”,看来吾生有涯,“那位同学的成绩”“改正过来”我是无福亲眼目睹了。(未完,下见http://blog.sina.com.cn/u/4987b2b9010003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