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漫谈大学、讲台、授课及教师风格之美(之二)

(2022-05-17 17:19:06)
标签:

文化

3  精神富有、学识丰厚的师者是捍卫讲台神圣之美的中坚

如果说大学是知识、思想、真理的圣殿,那么讲台就是育化人心、照亮迷茫的灯台,这样说也许是一种美誉或价值的形容。我国传统的、约定俗成所言的 三尺讲台指的是讲道授经的场所(其虽小,但发挥作用大),在古代的礼教中赋予了它神圣特性,是一种尊师重道的象征。对当下来说,讲台一词,普遍意义上则指教师上课和专家报告或演讲所用的高台,这里还包括讲桌、话筒、黑板和电脑等,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学校授课形式更趋多样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如PPT、远程、视频、MOOC等各种网络平台)均可视为讲台,显而易见,当今讲台硬件组合的丰富性远远胜于古时。以为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代,包括大学在内的一切讲台一定是神圣的、令人充满敬畏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游说甚至瞎侃的。    

试看近些年,把讲台作为捞钱、变相说书、产品推销、自我吹嘘甚至散布负能者并不罕见。如某985大学历史学教授时某某利用讲台大厥词,扬言要中国销毁核武器以换取美国的信任等;“ X X讲坛 上博古论今的才女网红,台上侃侃而谈人生境界之高远与其台下相形见绌的自身言行对照,让粉丝们大失所望;还有某名校某教师在讲台上将耄耋mào dié)念成“máo zhì”(毛至),出现不该有的疏忽。……凡此种种“不该发生的故事”以致今天的人们对神圣讲台——这个千百年来被崇尚﹑显尊贵和庄严而不可亵渎的三尺高地有了一些异议、贬词甚至愤懑。

早在1200多年前(唐)教育家韩愈在《师说》中便道明了师者讲台之职责——传道、授业、解惑;人们难免会说这是老生常谈呀,可面对当今的某些憾事还是要谈的。我想教师们倘若真能做到、做好这三桩事就不负讲台之神圣了,自然休谈。我以为讲台之神圣除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其给予的维系以外,关键或举足轻重取决于讲台站守者的高远境界、自觉敬畏。人们常常要问:师者在 传道中自身做到了对之信和循吗?在授业上可谓精湛独到吗?在解惑或破除迷茫时有深邃的哲理认识与正确的人生思辩吗?这 三问我认为对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站好讲台都是必修课。现以传道举例,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晚年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谈到学习方法时,感念他的老师徐特立先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警句是其受益终身的传道。众所周知,人民教育家徐特立先生为了改造社会和探究人类发展规律, 42岁时竟与年轻人一同赴法国寻求马克思主义真道,52岁又参加艰苦卓杰的红军长征以寻求中国革命之道,他说“想不经受任何挫折而成长起来,那是神话。”这位学富五车、严于立己、终生奋斗的师者不愧是传道的楷模。

至于授业,我以为随着时间推移在发生变化,现代的有极大地延展性和极为丰富的内函,想想孔子、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其授业不外乎是哲学(伦理、宗教、逻辑等)、神学、教育、人文(文学、艺术、历史等)医学等,与现在学科或专业比较那真可谓寥若星辰。内容决定形式,讲台上亘古不变的滔滔不绝不是唯一的授业形式,专业不同授课各异,尤其信息化、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等技术的当下,不断刷新着的理念、方法;譬如,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高校基于互联网快乐英语教学是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利用引人入胜的多媒体手段去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使其把学习当乐事、变负担为乐趣,积极主动、满腔热情地参与学习,终获 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之效;又如,现代医学中的《诊断学》或《外科学》,课堂讲授必须与试(实)验操作(含人工智能技术)密切结合,职业要求传授医学生动手技能是极为重要的!哲学则又不一样,我们不得不承认有哲学王子美誉的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讲授之功。一言以蔽之,无论何种专业或学科的授业其核心在于:一是做到内容与形式高度契合;二是知其然更应知其所以然。

对“解惑”而言,我以为教师先决的要素是应具博学渊识、慎思明辨并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等。早些年,一次我听政治课(注:担任通识课督导员),有学生提问: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广泛性、真实性?那位中年老师解答得极好,他系统而准确地从执政党性质、国家宪法和我国现况三方面进行阐述,其在政治和世界观等大事大非方面的明辨与正确认知令我印象深刻。作为医学教师的我,对解惑也有良多感受,记得十几年前作为编委参加全国高校《流行病学》教材定稿会,有些编者为了所谓的“求新”,将一些流行病学调查新案例编入书中,主编王建华教授主张坚决删除,他说“这些东西只是一家或几家之言, 未经公认和反复证实,不是经典,教科书不可有‘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之嫌。”此外,答疑或解惑还应克服浮躁、肤浅、马虎的作风,前不久,有位学生撰写论文时做变量值范围估计,发现标准差值比均数值还大得多,很感疑惑,对此有的老师一句“算错了吧,回去复核!”就打发了,但笔者对此的做法是帮助学生一同分析——认为出现这样的结果至少受方面影响:不排除样本数过少;不排除各变量间差异太大。并建议对原始数据进行相应的变量转换(缩小数据间差距)后再行计算分析,结果使学生的困惑了然消散

 讲台如同一块试金石,它反映一所学校、一支师资队伍的面貌。作为督导的我目睹过下列现象:三节课下来始终没有任何教与学互动者,有之; 上专业课全程依仗PPT进行讲解,没有给学生延任何课件以外知识者,有之;讲台满尘、黑板不洁、衣冠不整之现象也是常见。笔者作为督导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现象不可为继,在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内涵建设的当下,我们要不辱人民教师称号,懂得敬畏讲台、珍惜讲台、热爱讲台,锤炼自身的过硬本领,让每一堂课都精彩动人,使大学讲台尽显神圣而美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