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媒体视窗 |
从二战结束1945年算起到今年,香港房地产发展正好60年,1974年是分水岭。前30年相对发展比较慢,出现过1945-1951年、1952-1958年、1959-1968年和1969-1074年四个周期。但是这些周期基本上是受外向型经济和产业本身影响,与泡沫没有多少关系,房价最大下跌幅度也只有20%左右。后30年房地产突飞猛进,创造了“东方之珠”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世界房价最高和房价收入比最高的城市,并爆发了1982-184年和1998-2004年两次泡沫破裂。前一次持续3年,房价最大下跌幅度超过30%,后一次持续6年,最大下跌幅度达到60%。
1974年伴随西方经济从石油危机中全面复苏,香港经济和房地产业重新走上“快车道”。1974-1983年房地产持续8年快速增长。这段时间里,香港成功完成了从轻纺、成衣、塑料、钟表等制造业为主向金融、咨询、公用、电讯、海陆空运输、旅游等高附加值服务业为主的经济转型,香港经济得益内地改革开放,与华南经济融为一体,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和能量。
1977年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击败置地集团,获得“金钟”和“遮打”两个地铁物业的兴建权,并入主和记黄埔董事局。1980年包玉刚成功“上岸”,收购九龙仓转战房地产。这些都标志着香港的华资企业超过英资成为市场主角。同时香港十大房地产公司也已先后公开上市,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获得开发需要的巨大资金。香港经济进一步崛起更是吸引了内地、日本、东南亚和澳大利亚资金蜂拥而入,推动房地产一派繁荣,也造成房价和地价急剧上升。
1981年和1997年是香港楼市最繁荣的年份,但是也正是此时吹响了泡沫破裂的前奏曲。1981年香港房价已是世界第二,十年前仅为加拿大的50%,十年后反超加拿大三四倍。从1974年房地产开始复苏到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场以及房价已经连续7年强劲增长,房价中位线高达居民收入中位线的17倍。虽然办公楼空置率高达20%,住房贷款利率高达18%,香港房地产仍然表现出严重的供不应求,炒楼现象蔚然成风,结果以泡沫破裂告终。1984年中英联合公报公布,一切不确定因素息数扫去,香港房地产再次进入“快车道”。
1995年已经连续十几年强劲发展的香港楼市出现强烈回调现象,房价曾一度下跌20%以上。但是只有一年多时间,严格的控制刚刚过去,同时在“九七”回归“利好”下,各方一致看好后市和香港未来,买家涌入,房价不跌反而再次上攻,制造了又一个泡沫奇迹。
摘于《水木社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