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健康

标签:
健康长个因素 |
分类: 饮食·营养·健康 |
睡眠与觉醒是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两个相互转化的生理过程。在觉醒时,人的各种感觉、运动系统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能主动与外界环境进行密切联系,对环境的各种变化作出适当的反应, 以便进行工作、学习、劳动等活动。与觉醒时相比,睡眠时,视、听、触、嗅等感觉暂时减退,骨骼肌反射运动和肌紧张减弱,并伴有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如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变慢、体温下降、代谢率减低、瞳孔缩小、尿量减少等。机体与外界环境的主动联系大大减弱,失去了对环境变化的精确适应能力,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休息,人的精力和体力得以恢复。
通过对睡眠过程的仔细观察,人们发现睡眠具有两种不同的时相状态。一种称为慢波睡眠,另一种的表现与慢波睡眠不同,称为异相睡眠或快波睡眠,慢波睡眠与异相睡眠是两个相互转化的过程。睡眠一开始首先进入慢波睡眠,一段时间后转入异相睡眠,以后又转入慢波睡眠,再以后又转入异相睡眠。这种反复转化在整个睡眠期间进行4-5次。异相睡眠期间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如果在异相睡眠期间将人唤醒,他往往会说正在做梦。
生长激素的分泌与睡眠的不同时个相有关。慢波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增加,转入异相睡眠后生长激素分泌又减少。在觉醒状态下,生长激素分泌较少。由此可见,良好的睡眠对儿童的正常发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如果睡眠充足,清晨一觉醒来,会使人感到朝气蓬勃、轻松愉快;相反,如果睡眠不足,就会使人感到头昏脑涨,注意力不能集中,精神萎靡不振,脾气暴躁,食欲减退,学习效率降低。所以说,睡眠像吃饭、喝水一样重要,是不可缺少的一项生理过程。
人的一生中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花在睡眠上,睡眠所需要的时间依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而同。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不同的人需要睡眠的时间也不同。因此,不能规定每人每天睡眠多长时间,而应根据睡醒后的自我感觉是否良好来断定。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睡眠7-9小时;老年人每天睡5-6小时;7-15岁的儿童,每天应睡10小时;15-20岁的青少年,每天应睡9-10小时。
还应该知道,过多的睡眠不但没有必要,反而有害,使人感到昏昏沉沉,不能发挥大脑正常工作时所应有的兴奋水平。
另外,睡眠不但要讲究“量”还要讲究“质”。除了足够的睡眠时间外,还要保证睡眠的深度,深沉的高质量的睡眠消除疲劳快。要想睡好学觉,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上不要喝浓茶、咖啡;睡觉前半小时,放下紧张的学习,做些轻微的活动,不要看过分刺激的电视、小说;尽量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争取每晚在同一时间就寝,这样能形成条件反射,到时容易入睡。
在冬天寒冷季节,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由于住房没有暖气设备,室内温度较低,有些人喜欢把被子蒙在头上睡觉,这对健康很不利。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呼吸运动,不断地从空气中摄取氧气,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蒙头睡觉时,被子里的空间小,所含的空气十分有限,厚厚的棉被又难以透气,空气流通性差,被窝里的氧气会随着呼吸变得越来越少,二氧化碳则越积越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和呼吸的正常进行。第二天醒来会觉得没有精神、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影响白天的学习和工作。所以,有蒙头睡觉习惯的人要设法改掉这个坏习惯。
正常人睡眠姿势以身体侧卧、双腿自然弯曲,好像一把弓似的比较合适,这种姿势能使全身的肌肉充分放松,呼吸、血液循环通畅,有助于消除疲劳。在整夜睡眠过程中不可能总是保持一个姿势,到一定时候就自行翻身,以改善身体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循环。注意不要胸部向下、俯式睡觉,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呼吸不畅,影响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