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议当中的争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三十八)

(2007-05-10 08:11:09)
分类: 美食·美味·素食

    争议当中的争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三十八)

    五一到小汤山疗养院参加了一次排毒活动,我的家人获益匪浅,近十天没有更新博客,望大家谅解。

    争议当中的争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三十八)

    想像一下你在报纸的头版看到这样的通栏标题:“牛奶可能是导致致命性的Ⅰ型糖尿病的病因”,你会有什么反应?因为这种标题引起的反响可能会非常强烈,对经济造成非常巨大的冲击,因此无论科学证据是多么充分,这种标题在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出现在报纸上。要阻止这种标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它贴上一个非常唬人的标签,就是“争议”。因为这种新闻对经济有如此重大的影响,而了解科学真相的人又那么少,制造并维持这种争议是非常容易的。争议本身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但是争议经常并不是合理的科学争论的后果,它实际上反映出来的是一种潜在的、延缓公众了解事实真相的需要。例如,如果我说香烟对你的健康是有害的,而且我举出了大量的证据来支持我的论点;但烟草公司可能会在我提供的这些数据当中找出一个没有完全说清楚的细节,并据此宣称“香烟对健康有害”这个观点是有争议的,趁机把我所有的结论都贬为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言乱语。这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因为总会有这样或是那样无法充分阐释的细节,这是科学研究的性质决定的。总有一些科研团体利用此类争议去攻击、压制某种学术思想,阻止建设性的研究工作,并误导公众,将制订公共政策的过程变成喋喋不休的长篇争论,而不是提供切实的科学凭据。通过保持争议让某些研究工作丧失可信性,从而避免社会经济的动荡,这是科学的原罪之一。

    争议当中的争议-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三十八)

    普通人非常难评价某一项具有高度争议性的技术问题是否合理,比如说我们谈论到的牛奶与Ⅰ型糖尿病的关系这一话题,即使大众非常乐于查阅科学文献和科普文章,他们也很难对这种争论作出客观的评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