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超然物外,逍遥似神仙

(2007-02-04 07:51:18)
分类: 修炼·生命·领悟

今天看了《傅佩荣<庄子>心得》的一篇文章,有所领悟,与大家分享。

超然物外,逍遥似神仙

人生处处都是限制,为了活得自在,就须一一加以突破。庄子特别指出四种:空间、时间、生死、义利。

首先,在空间方面,《庄子·秋水》是这样描述的:秋天到了,下很多雨,河水暴涨,河神非常得意,认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河水继续向东而流,到了大海,河神发现大海居然没有边,就很崇拜地向海神说:你才真了不起!我以前像井底之蛙,以为自己是最大的,现在才发觉海最大。海神说:你不要羡慕我,海在天地中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洞而已,整个中国在四海中,也只不过是仓库里的一粒米而已。庄子在二千多年前,居然可以“提其神于太虚而俯之”,把自己的精神提到最高层次,然后往下看。这说明了庄子真是有一种太空人的本事。所以,方东美先生就曾用space man(太空人)来形容道家;既然提到太空人,另外一边的儒家可以称为time man(时间人);太空人跟时间人是不一样的,太空人是能超越空间的限制,时间人则是配合时间的发展往未来开创。

超然物外,逍遥似神仙

庄子在第一篇《逍遥游》里就特别强调空间的超越。数字在庄子手中像魔术一样,可以运用自如,他就以这种大鹏鸟一飞就是九万里的广阔概念,来俯视人间。这样的空间,绝对不是真实的空间,而是想象的空间。两者相较之下,当然是想象的空间比较重要。因为真实的空间一定是有限制的,而想象的空间可以无穷大,突破了空间的限制之后,你就可以从事像他所说的“逍遥游”了。

第二,要突破时间的限制。时间的限制要怎么突破呢?首先要问:这个宇宙有开始吗?还是会有结束?都没有!开始以前还有开始,可以往前延伸到无穷;这个宇宙会有结束吗?它既然已经存在,你向未来去找的话,也无法找到一个终点。这一来就把时间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定点,往两边延伸,让时间变成永恒。人活在时间过程里,往往会担心明天还有什么事没做完。其实,未来的事你可以不用担心,因为从永恒来看,所谓的过去、现在、未来,根本没有什么好区分的。庄子很轻易地便化解了我们在时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焦虑,进入一种无始无终的情况。

超然物外,逍遥似神仙

第三,突破生死是更难的,因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他最在乎的往往是死亡的问题。庄子怎样去突破死亡的限制呢?首先他设法强调整个宇宙是大气的流行,气分阴气与阳气两种,阴阳二气对人来说,就等于父母一样。气一聚,人就出生了,气一散,人就死亡了。所以人的生与死没有什么特别,只是气的聚和散而已。气的聚散有没有什么善恶的报应呢?完全没有!所以你说好人可以活得很久,坏人就会受到报应,这种思想在《庄子》里,完全没有立足的余地。这么一来,生死就可以慢慢突破了。死亡并不是件可怕的事,只不过是宇宙里必然的现象;既是必然的,人有生必有死,那么何必对生死带有喜怒哀乐呢?当你把死亡的观念跟生命的对立化解了之后,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你就可以完全超越了。

第四,是义与利的突破。义就是应该做的事,受教育之后,学会了各种道德要求与人生义务;利就是一般所谓的利益。人的本性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人应该活得自在不受约束。可是现在一般人为了利而牺牲自己;读书人为了名而牺牲自己;做官的为了家而牺牲自己;圣人为了天下老百姓而牺牲自己。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所牺牲,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圣人跟一个老百姓是没有差别的。这种观念对我们肯定的社会价值来说,有很强的批判力。

    超然物外,逍遥似神仙   

    老子的思想有“保持距离以策安全”的态度;庄子发现一个人不可能保持距离,一定会受社会的影响,那么不如采取一种主动积极的态度,投身在这个变化中,与它一起变。大家怎么流行、怎么走,我就跟着一起发展,讲难听点,就是跟着一起混。换言之,他比老子更进一步。老于说要保持距离,庄子说既然不能保持距离,我就跟它一起发展。

所以庄子思想的三步骤是:第一步化解各种外在有形的限制;第二步回到内心弄清楚各种灾难从何而来;第三步往上提升看能不能像大鹏鸟一样。大鹏鸟所比喻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都可以从一条鱼转变成一只鸟,然后再往上飞,飞到无穷高的地方,这是庄子思想的一个基本立场。

如此说来,庄子不是有些消极吗?其实不然。他认为,人的生命包含了身体与心智,但是另外还有更高的精神层次。宇宙万物的变化也许真是一场梦,但是做梦的人一旦清醒,就会觉悟人生的可贵在于展现精神层次的意境。这才是庄子立说的用心所在。

其实,庄子思想的精髓就是任何事情都置身事外、融入宇宙去想,你就可以达到精神的最高层次了。

修炼精神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