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糖尿病运动疗法知识指导

(2006-08-08 09:24:29)
分类: 养生·长寿·保健

1,糖尿病有什么危害?

糖尿病是由于血中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导致血糖过高,糖尿,进而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危害主要表现在急、慢性并发症上;尤其是在代谢紊乱基础上发生的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侵害导致相应的心脏、肾、眼、皮肤、肌肉、神经等器官损害。由于糖尿病病程漫长,其病症造成生活质量和生命的严重危害。

2,什么因素容易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发病有一些危险因素,主要有:家族遗传、肥胖、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人口老龄化及高血压高血脂。其中,肥胖、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又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是因为肥大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亲和力低,发生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而能量摄入增加和体力活动减少的双重作用又使体脂肪增加,同样使身体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

3,为什么运动可以防治糖尿病?

很早就有专家用三架马车来形容糖尿病的治疗手段,这三架用来和糖尿病战斗的马车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药物、饮食、运动结合起来才是治疗糖尿病的最佳方式。那么,运动防治糖尿病的原理是什么呢?

其一,运动时肌肉和肝脏要分解糖原,这样,血糖就下降了,长期保持运动就有积累的降糖效果。其二,通过糖尿病大鼠实验证明,运动锻炼可以使组织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增加,这样,机体胰岛素的敏感性就增强了。其三,运动消耗能量,降低体重,减少脂肪,血脂改善,最终降低血糖。其四,运动锻炼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改善全身状况。

4,增加日常活动量,增大每日总热量消耗的意义是什么?

有一定负荷强度的有氧运动锻炼对糖尿病血糖控制非常有利,这一点,已经被研究所证实了。但是,运动也有一些限制因素,比如不恰当的运动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运动需要一定的场合、时间,病人体力较弱,运动难以坚持等等,最后可能使患者选择休息而不参加活动,这些因素都会使运动疗法的效果受到影响。

那么,改变日常生活方式,增加体力活动,增大总热量消耗有没有积极的意义呢?有的,改变以往不动的生活方式,尽量参加可以坚持的体力活动,如家务体力、上楼梯、花园劳动等,能站不坐、能走路不坐车,养成活动的观念,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增加体力活动虽然负荷不大,但是可以增大热量消耗,减少脂肪,促进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计步器的作用主要是计算一天总的活动步数,可以监测一天大致的活动总量,国外有研究表明,用计步器监测一天活动量达800010000以上的糖尿病组比不活动的糖尿病组平均的发病率、血糖、血脂等值均有明显下降,这也说明了增加体力活动同样具有防治糖尿病的积极作用。增加日常体力活动,这对于那些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参加运动,年迈体力较弱难以维持运动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5,糖尿病患者适合选择什么样的锻炼方式?

防治糖尿病最有效的运动类型是负荷中、低,维持时间长,全身肌肉都参与的有氧耐力运动,如步行(散步、中速走、快步走)、慢跑、各种健身拳类、健身体操、游泳、自行车等,可根据爱好和体力选择。步行安全,简单易行。“步行运动,远离糖尿病”,是2001年美国医学界十大热点之一。

运动强度应该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开始一周进行小负荷适应性锻炼,身体适应后强度再逐渐加大些,运动时心率应该在较低的范围,个人最大心率的50%65%,最大心率可以估算,即210—年龄。每天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比较合适,一天可以分几次进行,每次15分钟以上,运动前、后要做5分钟左右肢体的舒展准备、整理活动,如体操,打拳。运动的频度为每周应该锻炼47天。

室外活动不方便也可室内锻炼,如室内可采取如下的练习方式:(1)踮脚尖,将手扶在椅背上踮脚尖(左右交替提足跟)10—15分钟。(2)上楼梯,上楼梯时,背部要伸直,速度要依体力而定。(3)坐椅运动,屈肘,两手叉腰,背部挺直,椅上坐、立反复进行,时间以自己体力而定。(4)抗衡运动,双手支撑在墙壁上,双脚并立使上体前倾,以增加肌肉张力,每次支撑15秒左右,做3—5次。(5)床上运动,平躺床上,将脚抬高(可用棉被或枕头将脚部垫高),等脚发麻时再慢慢坐起来,如此反复。以上五种运动形式,可任选其一,也可交替进行。另外,下肢活动障碍也可进行上肢的活动锻炼。

总之,活动要以方便可坚持为准则,糖尿病病人结伴参加锻炼可以相互照顾,督促。

6,什么时间去锻炼最合适?

    锻炼时间可以由自己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原则上是,三餐后12小时内运动效果最佳,因为餐后12小时内血糖较高,尤其是早餐后为一日血糖最高的时期。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炼,这也是可取的,但是要注意,如果早晨长时间锻炼或者血糖在6.0 mmol/L以下,就应该进食一些食物后再去锻炼,因为糖尿病人的血糖调节能力比正常人差,空腹运动中,容易导致低血糖,而一旦低血糖就容易发生晕倒等意外。

7,怎样的运动量才是防治糖尿病最有利,对自己最适合的?

在运动中很多人不知道多大的运动量对自己是最合适的。运动量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既要很好的利用运动的治疗效果,又要最安全的不会损害身体。除了用心率来监测,还可以根据自我的运动感觉来判断,很轻松、轻松、稍费力、费力、很费力,应该在轻松、稍费力的感觉上比较合适。

在身体反应上,适宜的运动量是:运动后感有微汗,轻度肌肉酸痛,休息后即可消失,次日精力充沛,有运动欲望;食欲和睡眠良好。不适宜的运动量是:运动后大汗淋漓,胸闷,气喘,易激动,不思食欲;脉搏在运动后15分钟不能恢复;次日周身乏力,酸痛,应该调整减量。

8,为什么锻炼活动要坚持?

糖尿病人坚持参与活动、锻炼是运动方案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实验研究表明,规则运动产生的积累降糖效果2周就可以产生,而如果活动停止间歇45天,那么已经获得改善的胰岛素敏感性也会随之下降、消失。所以,推荐糖尿病人选择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尽量增加日常的体力活动,增大热能的消耗。

9,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的安全问题和注意事项是什么?

   运动也有禁忌症,不适当的运动也会产生危害。有如下情况,就应该休息不可参加运动:(1)血糖未控制,餐后血糖16.7mmol/L。(2)糖尿病合并酮症、低血糖。(3)糖尿病肾病。(4)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5)糖尿病合并感染。(6)糖尿病高血压未被控制或合并不稳定心绞痛。(7)糖尿病足感觉神经障碍、足溃疡或关节病变。

    为了安全的锻炼,运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注意事项:(1)不进行憋气、负重类型的力量运动,不进行激烈的竞争性比赛和运动。(2)避免空腹及服降糖药后6090分钟运动,长时间活动要携带糖果以免发生运动中低血糖,避免在运动的肢体注射胰岛素。(3)运动中如果出现胸痛、胸闷、头晕、腹痛、呕吐、大汗淋淋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休息。(4)注意运动中足的保护,穿松软合适的鞋和袜,每天运动后进行足的自我检查,注意皮肤温度、有无发红、水泡、疼痛、感觉障碍。(因为糖尿病会导致神经损害,足部感觉不到疼痛,而造成足的损害。)   

   运动锻炼后,应该做好一天活动的记录情况,目的是观察运动疗效及反应,及时调整运动方式;并且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变化,以观察运动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