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文 |
在去《新闻调查》之前,我在《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做了近一年多的记者,但是《新闻调查》是树立我职业理想的地方。当时的所谓职业理想就是做一个真正的记者,自已觉得身上的气质与记者非常接近,加之当时的时长是45分钟,能把一件事情足够地讲清楚,当时的制片人夏骏的谈吐有一些学院气,当时栏目的技术支持和团队支持是最强大的,当时在台内没有一个栏目外出采访会有六个人的阵容,再加上在那个栏目内似乎弥漫着一些理想主义色彩的东西,这些都与我这个在大学呆了二十三年的文科学生的精神特质十分接近,这样我自已觉得找到了职业起点。找到了职业起点的意思似乎找到了人生价值实现的方式或者说我人生的意义某种支点。这点对于我来说十分重要,倘若我找不到一件事情的价值或者意义所在,对于我如何使用自已的青春和时间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由此,我十二分地投入工作,九八年一年的时间里,我既作为编导同时作为主持人做了十一个四十五分钟的《新闻调查》,现在回想起来真的是不可思议。因为每一个节目都要出差,每一个节目都要亲手一秒一秒地剪辑出四十分钟来。我记得在九八年长江险情时,我做的荆江第三次分洪,从现场采访到星夜返回到播出,一共只用了五天,其间多少次身体无法支撑的情形至今我还有体味。还有一次在四川采访时,一整天坐着车都未走出那些层层叠叠的山,当时回京后还写了一篇小文叫《山的依恋》。总而言之,当时的激情和投入简直是今天以难以想像的。
在美国学习的一年里,我头一个采访地点就是《新闻调查》的偶像栏目CBS的六十分钟杂志,一个星期下来,我明白了真正的记者意味着什么,一个栏目长达几十的不衰的原因。六十分钟杂志近百人,七个大牌主持人,所有的工作基本上围绕主持人开展。不仅如此,他们的选题范围是无所不包,拍摄地点是全球性的。就这两点就让我们望尘莫及。我在那个栏目呆了整整一个星期,采访了他最大的主持人华莱士两个小时,心情之复杂,关于职业起点的感受之微妙真是一言难尽。
记者,尤其是《新闻调查》真是一个充满着对人类的道义、责任的职业,它是一个非常精神性的职业,当我打量我身上全部的特质时,我发现实在没有一个职业比让我做记者更适合我的内心需求。但我现在显然已不是。每每想到这一点,生活的哲理就油然而生,人生不是设计出来的,是与环境妥协的出来的;你做的永远不是你最想做的,而是你不得不做的。
这些真的是我读的那么多书中即使有,在未走过某种生活经历时也是看不懂的。在生活中,当然有许多在书本中,我们看似看懂了的东西,其实由于生命体验的深浅,其实有许多自以为读懂了,其实差得远。
在《新闻调查》的三年多的时间,我真可谓埋头拉车不问路,在我眼里,只有事,没有人,学生气十足,只懂得做事,不懂得做人,只懂得向前冲,不懂得两点之前的距离有时并不是直线最短。只懂自已的能力就是一切,就象一个考高分的高中生,不懂得有能力让感受不好也是一种没有能力的体现。那段时间太多太多的不懂,仿佛还是书本书本,节目节目,回看自已,就象一头横冲直撞的小牛,真的有些后怕,若不是自已能拼命干活,后果真的不知是什么。
离开学校的工作过程是将所谓的知识变成生命的一点点感悟的过程,感悟俞透,善解人意的程度就俞高,宽容度就大,但冲力就小了。所以我不知道已经离开新闻调查七年的我如果还回去是否真的能象当年那样跋山涉水,星夜兼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值得我们自已足够的去尊敬,因为,每一个过程都是难以复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