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7]

(2009-03-17 13:43:48)
标签: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柒]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767]

 

他之所以决定出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两个字——没钱。

                

我查过资料,明末时期的军饷,以十万人计,吃喝拉撒外加工资、奖金,至少在三十万两白银以上。

 

要在平时,这也是个大数,赶巧李自成、张献忠都在闹腾,要是洪承畴再耗个几年,崇祯同志的裤子,估计都要当出去。

 

所以不打不行。

 

但洪承畴不愧为名将,所以在出发前,他想出了一个绝招:只带三天粮食。

 

要还没明白,我就解释一遍:

 

带上三天粮食出征,如果遇上好机会,就猛打一闷棍,打完就跑,也不怕对手断后路。

 

如果没有机会,看情形不妙,立马就能跑,而且回来还能说,是粮食不够了,才跑回来的,对上面有了个交代,又不怕追究政治责任,真是比猴还精。

 

精过头,就是蠢

 

如果换了别人,这个主意没准也就成了,可惜,他的对手是皇太极。

 

皇太极不愧老牌军事家,刚到松山,还在擦鼻血,看了几眼,就发现了这个破绽。

 

八月二十日,就在洪承畴出发的第二天,他派遣将领突袭洪军后路,占领锦州笔架山粮道。

 

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洪承畴彻底休息了。

 

当然,当然,在彻底休息前,洪承畴还有一个选择——突围。

 

毕竟他手里还有十几万人,要真玩命,还能试试。

 

于是他找来了手下的八大总兵,告诉他们事态紧急,必须通力合作,然后,他细致分配了工作,从哪里出发,到哪里会合,一切安排妥当,散会。

 

我忘了说,在这八个总兵里,有一个人,叫做王朴。

 

第二天,突围开始。

 

按照洪承畴的计划,突围应该是很有秩序的,包括谁进攻,谁佯攻,谁殿后,大家排好队,慢慢来

 

可还没等洪承畴同志喊一二三,两个人就先跑了。

 

那两个先跑的人,一个是王朴。

 

如果没有重名,这位王朴兄,应该就是八年前,在黄河边上收钱,放走诸位头领的总兵同志。

 

照此看来,他还是有进步的,八年前,收钱让别人跑,现在撒腿就跑,也没想着找皇太极同志拿钱,实在难得。

 

而另一位带头逃跑的,史料记载有点争议,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吴三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