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论精选集[3-5]-征名、二十四人、和尚娶老婆

(2006-05-24 22:12:35)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评论精选集
评论精选集[3] -征名
 
作者:溟溟 回复日期:2006-4-2 11:44:15   
  当然会标明出处和作者了,但是你的名字真的不好啊,建议换个响亮点的。呵呵。
  还有,我一直怀疑太祖那张画像是被涂改的,你认为呢?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4-2 21:25:20   
  呵呵,谢谢朋友们关心,你呼我应兄太关照了,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ID是我一直用的,而且我没有注册过其他的ID,暂时还没有马甲,呵呵,
  
  这里也希望大家帮忙想个名字,我也认为这个名字太拗口了,现在征名啊,大家多多给点意见。
  
  谢谢燕子兄的建议,写此文对我而言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磨砺,所以对进度不是太在意,只是有些地方由于可写的价值不是太大,所以没有深入细节写,作为文章,为突出主次关系和为后面的高潮作铺垫,所以不能做到每个地方都按照重点来写,也请原谅啦。呵呵不过我一定会认真考虑老兄的提议,尽量多的增加某些事件的细节描写。
  
  谢谢大家,今天还有

作者:当年明月 回复日期:2006-4-3 13:51:38   
  诸位注意了,现在公告一下,考虑到现在用的这个名字确实如朋友们所说,比较拗口,所以想了一晚上,改名为当年明月,想名字是个辛苦活,比写文章还累,想到了去注册发现已经被人用了。呵呵
  
  今后就用这个名字发贴了,当年明月作为名字,就是这样吗是马甲,天涯本人一共就这两个ID,谢谢各位继续支持。

作者:当年明月 回复日期:2006-4-3 19:39:16   
  谢谢大家的支持,呵呵,猜得没错,我原来是想注册当时明月的,呵呵,不过当年明月也不错,话说当年嘛,而且这四个字中还有我的名字,呵呵,这你就猜不到了吧
  
  另外名字改后,我的邮箱没有变,还是tyjszym@126.com,大家如果要发短信就发给我这个当年明日的id上吧。
  
作者:当年明月 回复日期:2006-4-3 21:47:56   
  另外我对ID的设想实在比构思文章还要难,如果哪位有好的建议,欢迎推荐一个,谢啦
 
作者:当年明月 回复日期:2006-4-3 22:43:53   
  谢谢各位了,特别是长天同志,你的这个id非常威风,想出来也花了不少时间,而肯割爱,实在感动,可我刚用这个id激活了,暂时不想再换了,在此特别感谢你,长天同志,如果再换id,一定请老兄割爱。
  
  另谢谢大家了,张飞爱上赵云就不要了,真的怕被人砸死呵呵
  
  谢大家关心啦,一定继续努力为大家服务
 
作者:长天列战云 回复日期:2006-4-3 22:51:29   
  谬赞何以克当?
  俺这id是鲁迅先生之作品,岂敢专美?
  来日兄台发函索取,小弟当诚惶诚恐,双手奉上...
作者:当年明月 回复日期:2006-4-4 13:20:50   
  谢谢大家厚意了,呵呵,换ID是一定有劳各位,就先用这个明月吧,文章写好才能报答大家,如此赞美之辞,在下怎敢担当,啥也不说了,我接着写
 
 
评论精选集[4] -朱元璋的二十四个人
 
作者:露天沐浴 回复日期:2006-3-21 15:28:27   
  在召集(也可能是抢)了壮丁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今安徽凤阳东面),这是他的家乡,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四个来朱元璋队伍里找工作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这个说法,汤和应不在这二十四人之列。但
  --------------------------------------
    朱元璋在出发前,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从自己的七百人中挑选了二十四个人,然后将其余的人都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但仍然高兴的接受了。
    
    朱元璋的这个行动似乎可以定义为一次挑选公务员的工作,比例是三十比一,没有笔试,考官就是朱元璋和他的眼光。
    
    他挑的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二十四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明王朝的高级干部。
  ----------------------------------------
  这里又有汤和的名字…………
  ------------------------------------------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所在,所以他向郭子兴辞职,郭子兴非常高兴,这个讨厌的人终于可以走得远远的了。
  ------------------------------------------
  朱元璋辞职?是招兵避祸吧,大明军的老本就是郭子兴的部队,当然,这支部队的壮大全靠朱元璋,但没这大旗你聚不来人,照楼主意思老朱跳槽单干,带二十四人旬月间招聚了一大跎人跟玩似的!还有楼主你对四舍五入看来很感兴趣啊,在定远和张家堡收了四千人,再加横涧山二万人,算上战斗减员,怎么也得二万二、三千号人吧……
  ----------------------------------------
    此时的郭子兴才明白了人生的艰难,他也没有选择,只能去投靠他的女婿朱元璋……
     郭子兴带了自己的几万人来,滁州的粮食不够吃了
  ------------------------------------------
  郭子兴尚带几万人,退一万步都该算合股吧,没道理带几万人的投靠也带几万人的。楼主,我赞成历史应该写得有趣,可放开不应该是放飞,你这多少算信马由缰的逻辑是否太过不严谨?
 
作者:nlrx3785 回复日期:2006-3-21 16:07:36   
  禅寺的主持闻听此事,慌忙出来看,当他初见此人,也不禁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细看之下顿觉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且带一把宝剑在身,他暗自揣测这人极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强盗,像这种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烧了禅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么办,于是作主留他一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末的和尚能娶老婆?!还有孩子?!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21 16:08:56   
  呵呵,不好意思,不是个人色彩浓重的情感作品,要一个人一次写完这种枯燥的历史题材,实在是还没有那种修为,毕竟不是专门干这个的,只好写写停停,麻烦各位多陪陪我了,只能保证写作时静心竭力,不敢马虎,多谢指教
  
  另外多谢楼上的同志提出的问题,解释一下,朱元璋在钟离招来的二十四个人并不是后来他才从濠州出走时的二十四个人,后来的二十四个人是他挑过的,文中应该已经说过,如果写得不清楚,再次申明一下,相信这样可以解释清楚。
  朱元璋并没有脱离红巾军的旗号,文中也没有这样写,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郭之兴还会去找朱元璋,而且孙德崖不敢杀害朱元璋的原因之一。
  郭子兴是否算是投靠朱元璋的问题,这个应该算是个人观点问题吧,呵呵
  至于合并后是两万三千人的问题,这个确实是我省略了,我觉得这个问题不是太重要吧。
  
  呵呵,多谢露天沐浴兄指教,看得如此之细,也实在是让我感动(认真地)。老兄所提问题已作解答,但这并不代表着此文不存在其他问题,说实话,本人水平有限,虽然参考多种史料,但必有疏漏,这也是我在前面写明不是史书的原因.
  
  在下何德何能,敢写史?,只希望诸位当作闲暇之余的一种娱乐,我写此文本为自娱兼取乐大家,希望大家就不要用看待史书的要求看本人这篇小文啦,实在承担不起啊,呵呵,如有错漏还请多多包涵,因为我写回复也很累的,希望把全部精力投入写作中,多谢啦。
  
  再次多谢沐浴兄的意见,以后多多捧场啊
  
 
作者:别打110 回复日期:2006-3-21 16:14:29   
  瑕不掩瑜
  继续啊 朋友
 

评论精选集[5] -和尚娶老婆

作者:rayyee 回复日期:2006-3-21 19:27:11   
  很佩服楼主写作的认真态度,更佩服楼主谦谦君子的为人。从答复中就能看出,万望好好写作,以治精品态度对广大捧场观众负责的心态写作。日后兄台出书,我一定收藏正品。
 
作者:红胜火 回复日期:2006-3-21 19:31:40   
  禅寺的主持闻听此事,慌忙出来看,当他初见此人,也不禁吃了一惊,但他毕竟是见惯大场面的人,细看之下顿觉此人身上自有一股豪迈之气,且带一把宝剑在身,他暗自揣测这人极有可能是出外打劫的强盗,像这种人一定不能得罪,如果激怒了他,一把火烧了禅寺,自己和老婆孩子怎么办,于是作主留他一晚。
  >>>>>>>>>>>哈哈,这大和尚要考虑的还真不少
 
作者:路西法 回复日期:2006-3-21 19:56:45   
  好文。记号
 
作者:mingfei200169 回复日期:2006-3-21 20:08:36   
  "如尔等人,饱食终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谈心境,苟且偷生,可耻!!"
  
 
作者:端端整整 回复日期:2006-3-21 20:24:48   
  咱们楼主有前途啊……
  
  真是好文章,非常适合我这样的懒人当明史来读……
  
  还有啊,连和尚都娶老婆了
  
  楼主为什么不娶老婆呢……
  
  (顺便自我推荐一下^_^)
 
作者:mengde1847 回复日期:2006-3-21 20:40:29   
  元末的和尚能娶老婆?!还有孩子?!
    ----------------
    
    这个是真的,此处是根据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中的记载:中原河北僧皆有妻,公然居佛殿两侧,称师娘。。。。。。殆与常人无异,特无发耳。呵呵,我偷了个懒,没有列明出处,不好意思。
  ----------------
  到民国还有这样的
  是汪曾其还是谁的小说里(忘了,中学课本里选过)详细注释了这个问题
  
  强烈支持楼主 这样的历史更有普及可能 大家也跟容易读
  只要没有明显的失实应当都是好的创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