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简介:《苗苗》(1980)

(2009-08-25 23:13:06)
标签:

苗苗

故事片

电影往事

老电影

老杨

分类: 银海泛舟

电影简介:《苗苗》(1980)

【内容简介】
    韩苗苗想当一名运动员,街道办事处却分配她到实验小学当教师,她抱着"先去看看再说"的态度来到了学校。
    在热闹非凡的操场,做游戏的孩子们把她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与孩子们一道跳绳拔河。接着,她向陈校长报到,校长让她先到三(2)班去听课。
    一天,班上几个顽皮孩子把课堂秩序搞得乱糟糟的,气走了班主任方玉老师,听课的苗苗不得不登上讲台。当她拉开讲台抽屉取板擦时,突然一只小花猫从里边窜了出来。苗苗和孩子们都很吃惊,课堂秩序更乱了。她极力克制自己的激动心情,耐心地对孩子们说:"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不过我还希望成为你们的朋友。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苗苗的言传身教,使三(2)班的班风有了很大转变,就连几个最顽皮的孩子也有进步。可是,许培培的父母却硬是把孩子往后拉,给苗苗的工作带来困难。培培的爸爸代儿子写作文,被苗苗看出来了,培培的妈妈吵闹着为儿子的假作文争分;苗苗指出这不是爱孩子,而是害孩子,希望再也不要这样做。
    还有,军区司令员的孙子包瑞的政治优越感很强,又不好好学习,苗苗想找包司令员反映情况,不料被秘书顶了回去。这时,不安心教育工作的方玉被调到话剧团当演员,行前来看苗苗,动员她也离开学校,不必再受这份"窝囊气"。
    苗苗毕竟还是个童心未泯的"小老师",对培培妈妈和包司令员秘书的指责、冷遇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加上她哥哥和方玉的拖后腿,使她产生了请求调动工作的念头。但三(2)班的同学们,包括许培培、朱力福和包瑞,都真诚地挽留她,她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身上,获得了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力量。
    家长会上,家长们都表达了对苗苗老师的谢意,包司令员也以一个普通家长的身份说了自己的心里话,还庄重地向苗苗行了一个军礼。苗苗从老将军和家长们的亲切实可行话语中感到温暖与不安,她深情地说:"我还很年轻,但是我有信心做好这个工作。我希望你们帮助我,因为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希望!"
  
   评价:影片以朴实、清新的手法,触到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少儿教育。它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心灵纯洁的教师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教师的苦闷和欢乐,辛酸和甘苦,反映出他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善和地位。它没有给苗苗以很高的起点,而是写出了她纯洁心灵的发展过程表现了成长中的曲折,以及教育事业真正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该片努力把握不同儿童的个性,捕捉儿童们的心理、行动和语言的特点,着力表现了他们纯真、可爱的形象和事情。
  获奖情况: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特别奖。1981年《苗苗》获第二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主创人员:编剧:严婷婷 导演:王君正 主演:李羚 江韵辉 徐欢
  李羚(1956― ) 从影前为话剧演员。1980年,以出众的本色表演饰演《苗苗》中一个心灵纯洁的教师形象崛起影坛。后参加《陌生的朋友》拍摄,她饰演的失足女青年,表演自然、生动,获好评。接着,她在《16号病房》中饰演女主角常琳,表演细腻,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1984年,她在《黄山来的姑娘》中饰演一位渴望自食其力而进城当保姆的农村姑娘。娴熟自如、质朴无华的表演终于使她一举夺得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李羚以后还在《最后一个冬日》、《最后一个皇妃》中饰演角色。
 
相关评论:参见http://www.blogcn.com/user28/dj4905/blog/21294608.html 
作者:简蓝生

  电影的名字叫《苗苗》,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当小学老师的经历。说不清自己怎么会奈得下性子看这么一部没有任何听上去吸引元素的片子。但就是那种真实的笔触,记录下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回不去的年代,让我安静的坐在床边。
  随着陈旧的镜头去温习自己的童年――夏日透明的蓝天、知了的叫声、街道上树比人多、长着两条长辫子的公共汽车;简陋却亲切的校舍、熟悉的上课铃声、墙上的学习园地、“比比谁的五角星多”、家长会;抱着作业本拿着教鞭走进教室的老师、上课起立齐声喊老师好、双手抱臂端正地坐在课桌前听课、课上争着举手回答老师问题、下课抢乒乓球台、跳皮筋、跳长绳、扔沙包……软塑料吸铁石开关的单层文具盒已经算是奢侈品,够在同学面前炫耀好一阵、帆布的书包并不象现在孩子的那么时尚与亮丽,16开的课本、作业本上,用稚嫩却端正的字迹认真的记笔记,写作业;泡泡袖的粉色连衣裙、拉链在领后的手织线衣、的确良的花衬衫、晃在脑后的马尾辫、飘在胸前引以为傲的红领巾――太多的细节,在脑海中划下痕迹。对比之下的感觉,那时的学生更象学生,那时的老师也更象老师。
  透过屏幕上那个质朴的女子去怀念自己曾经的梦想――小学老师――我喜欢孩子,他们是最纯真,最美好,最具有可塑性的。当一个小学老师,在每一个孩子人生的最初阶段,给他们智慧,给他们引导,给他们关怀,让他们成为和自己一样乐观、丰富与充满爱的人,这是我一直都有的理想,然后等若干年以后,就象片中那个老校长,拿出一本毕业纪念册,上面是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当年的那些小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并不一定要成名成家,但看着他们都努力的工作着,在自己的位置上体现着自己的价值,这才是为人师者最大的成功与成就感的来源吧。然而,就目前看来,却也只能是梦想了。
  多数人,或者说几乎全部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轨迹由自己决定,有些也确实可以吧,但不得不说,这些人是幸运的,因为太难得。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轨迹发生了偏离,且越来越无法由自己掌控,于是被内心的惰性与慵懒逐渐打磨的失去了斗志。也有太多现实的理由,父母的期望,外部的压力,使得自己不能完全由着自己的喜好与性格去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只有被动的去适应,而失去了去挑战,与颠覆的勇气。
  哎。。。突然不想多说什么了,一会该准备一下回学校了。期末临近,紧迫感十足。偶尔感动一下,这很好。不知道现在努力一点,以后是否还有机会回到我喜欢的小学校园,去实现我暂时还无法实现的梦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