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屋的脊梁骨--建筑结构综述

(2010-11-01 16:41:17)
标签:

杂谈

分类: 《联合》
中国的房屋建筑主要采用以木构架为主的骨架结构体系。在房屋建筑中,木构架好比动物的骨骼,对整个身躯起支撑作用,而墙壁装修犹如附在骨上的皮肉,只是起防风寒、隔内外的防护作用。正因如此,古代建筑的施工顺序与近代建筑中的砖木结构的施工顺序有所不同,它不是先砌墙再上梁,而是在木架立起之后从上向下做,先做屋顶后做墙身。这种房屋结构的基本原则,大概在3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就形成了。后来经过历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并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历史上的木结构方式,大致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和干栏式四种类型。在中国古代所有木结构方式中,抬梁式构架是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抬梁式构架是我国数千年来骨架架构的基本法则,最迟在春秋时就有运用。采取抬梁式构架建成的建筑,大致说来,是先在地上筑土为台,台上再安石础、立木柱,然后再住上安置梁架。梁架与梁架之间用“枋”连接组成一“间”,也即前后四柱之间成为一“间”。梁上置短柱,短柱上再承梁,梁的两端承檩。如此层叠而上,在最上层梁的中央安置短柱以承托屋顶的荷载,这样便形成了“骨架”,亦即现代所谓的框架。墙体则是填空墙,不承重,古代有“墙倒屋不塌”之说。柱与柱之间安装门窗,大小自由,可灵活处理。
  穿斗式构架以柱直接承檩,没有梁,原作穿兜架,后将简化为“穿斗架”。由于没有承重梁的缘故,与抬梁式相比,穿斗式的柱径较细,柱距较密,所以空间不够宽敞。但穿斗式构架用料较少,建造时可先在地面上拼装成屋架,然后竖立起来,具有省工省料的优点。同时,密列的立柱也便于安装壁板和筑造夹泥墙。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各省,还保留着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民居。
  井干式构架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结构。它直接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木料端部的转角处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有点像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四壁形成以后,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以构成房屋。
  干栏式构架主要用于潮湿地区。其主要特征是将房屋的底层用较短的柱子架空,柱端上铺木板,形成室内的地面,地板之上架设类似穿斗式结构的木构架。再在木构架上铺设椽子与挂瓦,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草葺屋顶的形式。干栏式结构的历史与中国古代木结构的历史一样久远。

来源:《联合》46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联合地产网站www.une.com.cn浏览下载

《联合》46期在线浏览请点击http://www.une.com.cn/unione-zine/46/online.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