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房产 |
(3).纽约与北京房价之比较
有的人说美国的房价也在涨。的确,在过去5年中,美国房价涨势如潮,5年间,房价几乎上涨了60%。但令人吃惊的是,在同一时间中国的房价却上涨了100~300%。进入2007年,美国房价落势如潮落,而中国的房价依旧走高,这个事实,那些拿着公款以考察为名,逛了美国的人回来却不吭气了。这样的差异,表现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是否有效率?是否依法?是否成熟?真正的按价值规律运行?
鉴于中美两国之间的住宅条件和定价方法的差异,中国和美国的房价很难进行直接的比较,但也不是没法比较。
首先,美国人的住房条件和中国的住房有很大的差别,美国的住宅多半是2~3层高的小洋房,并附带院子、车库,甚至游泳池,而社区有高尔夫球场也并不稀奇。但在中国只有高级别墅和高级社区才有这样的设施。美国房地产商所经营的都是现房,三室两卫房以上房型占90%以上,即大户型为主。并且全是装修房,基本与中国的豪华装修相仿。而中国的商品房大多是毛坯房,装修是购房者另一件费神费钱的事。
也许有人会说,那是由于美国只有3亿人,而中国有13亿人,这是一个原因。可更重要的是,两国人民经济收入上的差距是巨大的。
美国的统计资料都以单元住宅来计算房价,而不是按每平米来计算。按每幢房子来衡量的美国住宅价格,并不能正确反映中美之间的房价水平差异,因为美国的住房面积比中国普遍要大很多。
美国住宅面积多数在150~300平米左右,平均面积在 220平方米左右。折算成和中国一致的每平方米单价不足1100美元。
有趣的是,纽约的房价并非美国的最高房价但属较高的地区。目前,旧金山的一套中等价格水平的家庭别墅,售价72.7万美元,洛杉矶为47.5万美元,纽约为45.3万美元,华盛顿为42.9万美元,这个价格水平是美国中西部地区房价的5倍。
纽约的平均房价为:45.3万美元÷220平米=2045美元/每平方米。
此前,尽管许多人都作出了北京房价大大地高于纽约房价的客观结论,但令人感到可笑的是,我们的房地产商和为他们雇佣的一些所谓经济学家们,却是这样在媒体上误导公众的:“如果把美元折成人民币,那么,纽约的房价应为每平方米单价近16,000元/每平方米了。不是比北京比上海高很多很多吗?”
然而,这些人忘记了中美两国人均收入的巨大差距。美国2005年的人均收入为37,610美元,换算成月收入为3134美元,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
月收入3134美元÷2045美元/每平方米=1.53,也就是说以美国2005年的月人均收入到纽约买房可买1.53平方米,按北京的计价方法,买100平方米的住宅只要65.35个月,5年零5个月!
还需要指出的是,美国房地产商规范运用的住宅“建筑面积”概念不同于中国的“建筑面积”,使得以上单价的比较仍然非常不确切。直接以统计上公布的面积为基础推算的单价,美国住宅面积数据相对低估,其测量方法下的“单元住宅单价 ”需要打折。
中国住宅多是数层甚至数十层的高楼,而且一梯多户,一个小区有几百乃至上千住户,并且建筑面积里面含有20%以上的公用且莫名其妙的公共分摊面积,住宅实际使用面积大大缩水。大多房子的使用面积只是建筑面积的60%左右。
美国人不但普通住宅压根儿就没有“公用面积”一说,而且住宅内很多区域也是不算入建筑面积的。因为其计算的原则是“完工面积”,或称作“地毯面积”。必须是经过建筑材料如木板、地毯之类铺设后的地面和楼面。所以,走廊、地下室、小阁楼、院子都不在销售总价之内。而按建筑行业的指导价,室内层高低于5英尺的部分不再计算,如果一个房间7英尺以上的空间不到50%,则整个面积也可不计。
这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保护与发展房地产支柱产业的口号下,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游戏规则是处处为开发商谋利,广大购房者是没有话语权的,这也是我国房地产市场背离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表现之一。
(4).伦敦与北京房价之比较
在英国,普通地区的房价为200英镑/平方米,伦敦要贵一倍,约合400~600英镑/平方米,一处4 80平方米的房产售价为17万英镑,因此英国的一般地区普通住宅售价约合3000~4000人民币/平方米;伦敦地区均价为1000美元/平方米。
2005年英国人的人均收入为28,350美元,月收入为2362美元。如此算来,英国人的人均收入去伦敦买房,每月的收入可买2.36平方米。按北京的标准,42个月(3年半)就可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比北京的60年便宜了17倍。
(5). 首尔与北京房价之比较
2006年11月16日,国内的媒体都有这样一条新闻:《韩国部长因房价过高请辞,副总理向无房平民致歉》。该新闻中说,韩国总统府日前宣布,建设交通部长官秋秉直、青瓦台宣传首席秘书李百万和青瓦台经济辅佐官丁文秀,为了对日前发生的房地产政策失败产生的争议负责,前天上午向卢武铉总统呈递了辞呈。据悉,虽然此次是由他们主动请辞的,但实际上却是因政策失败而问责性撤职。为此,韩国副总理权五奎说,政府“向无住房平民表示歉意”。
道歉之余,韩国政府和执政的开放国民党于2006年11月15日举行党政协商会议,确定并发表了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方案。根据新方案,韩国将在接下来4年推出164万套新住宅,并通过限制抵押贷款等措施抑制投机,促成房价下降。
路透社说,这是韩国政府3年来为抑制房价推出的第八套改革措施。目前,在首尔部分地带,房价上涨率最多达到通货膨胀 率的7倍。房价高涨不仅使韩国普通百姓怨声载道,还影响了韩国总统卢武铉的支持率。
那么韩国首都首尔的住房价格究竟有多高?
2006年4月,韩国首尔江南地区住宅每坪的价格为3000万韩元(1坪等于3.3平方米,即900万韩元/ 平方米),韩国人的平均月收入为322万韩元。依此计算:韩国首都首尔的居民买套100平方米的房得需要279个月。比较北京人买房,首尔人要便宜的多。
而且这个比较还是不公平的。因为此公式的数据来自韩国首都首尔的房价暴涨期的豪宅集中区,不具有代表性。而北京的数据为全市均价。如果以北京三环之内的房价水平比较,北京人的心会更沉重,而我们今天还未见到政府官员出来说一声:“对不起”!更谈不上因此承担责任而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