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如人
除夕之夜到初二,是贺年短信的高发期。我粗算一下,收到发出各三百多条。短信内容则可按不同标准作不同的区分:一是按内容,二是按身份,三是按发信者的文化素养。每种区分都能分七.八类型,从中均可看出发信人的生活质量.性格与追求的高低不同。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表达对于收信人的问候与祝福,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之表现。
短信中,最大量的是写手们创作的套话,自然文字流畅且有新意,被人们发来发去,方便了百姓们的同时,为移动.联通作出大贡献。在信的流通中,自然也有不甘限于俗套之人,有感而发之词.应景应情应人之词给人一点新鲜感。
我是从北京举家回江西景德镇过年,而这里是我祖父母与父亲.岳父母的亡故地,我的出生地。我在这里学习.工作了48年,且母亲居住于此,所以我平时自称是景德镇人,回景为
回家。初一发信便难离此家乡情节,直抒之:
回老家过年!
一湖碧水,
几尾江鱼,
一壶老酒,
故旧亲朋,
笑看人间百态,
说江湖趣事,
虽难登大雅,
却其乐无穷!
欢乐中,才亮也一定记得给您拜年!
稍后,出版社的朋友来信拜年,遂套用三十年前读的词调整后回之:
爆竹一声旧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尽听吉祥话,
唯有心灵仍当初。
人生阅尽春秋事,
来年依然印新书。
收信发信,快乐在其中,电波把千山万水浓缩于指间。再一想,是啊!科学使时代进步,这是权力也无法阻挡的。例如,虽然央视禁了“猪”,短信中的“猪”却禁不了,而且百姓的餐桌上,猪肉还是主角之一。但愿,猪年的中国能真正的多一点和谐,老百姓能多一点欢乐!从新闻中知道,主席总理都在基层视察,亲民者得民心,察民情,愿我中华能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