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西行之江湖金庸
直到金庸先生大乘西行,我只看过怹的《射雕英雄传》,但在我心里,怹与老舍先生始终是平起平坐的位置。如果说老舍是老北京文化的名片,怹就是江湖武林一把钥匙,有了怹,您就知道江湖和那些爱恨情仇的武侠。怹走了,新的江湖该有谁去闯哪?而郭靖,黄蓉,杨康,穆念慈,华筝,黄药师和洪七公,裘千仞们的江湖又在哪里哪。我想,随怹的大乘而归,金庸先生会将他们安排新的江湖去处罢,不过,那确实很遥远的地方。
我很赞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句话,这江湖与金庸先生的江湖并无二致,江湖在哪儿,其实就在身边。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无论是什么黑头老大、白毛舵主,还是八阴、九阳白骨爪,您都得守规矩,要是哪天没规没矩的胡来,就得有得道的高人出来把您给灭了。
虽说现在的江湖和金庸笔下的江湖不同了,但没规少矩的总不是个事。得,既然都是江湖人士了,怎么就得说说规矩。我早于十年前在博客上,曾发过感慨:“现在博客这块江湖地界里的某些人士也太不象话了。没规没矩的不说,常常地是以匿名“新浪网友”自居的胡骂流丢的,大有我是匿名我怕谁的味道。为此,我曾给一位遭到攻击的博友留言:“如果这些人是男人,还带着‘把儿’的话,就用个实名名站出来。”
“做出这种行经的人或是自己有博客,又染上了“气人有笑人无”的毛病;或是开个博客,凉在那里,干脆就是为了去别人哪里去做“恶”和干低级趣味勾当的;或是根本没博客发个“评论”也根本不知道是谁,这些个人、那些个人,干脆就是人渣是也。”
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有英雄、好汉,也有枭雄和奸佞小人。一派江湖,一方争斗,但无论如何该承担一个规矩。我忽的贸然给江湖和金庸先生的作品下了个定义,就是“规矩”二字。
话扯远了。
在这里,我想用十一年前因配了一副眼镜写的一首江湖感叹,权作对金庸老人和怹的江湖的怀忆吧。
《江湖就是一副眼镜》
江湖在是是与非之间,
江湖于有形与无形之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理解的江湖,
今天的江湖,
因为跨越了国家、种族、地域、职业和门派的界定,
具有了包含世界的预言色彩。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恩怨情仇,因缘际会,就在那拈花一笑间。
我的江湖就是一副眼镜。
15年前笔耕的开始,
15年后一片模糊的世界。
我眼中的江湖是0.3和0.4的之间的反馈。
昨天一副眼镜,使我的江湖更加明媚和绚丽,
也更加妙趣横生。
有了这江湖伴侣 – 眼镜,
脚步会更加坚实。
然而,只是看清而已。
人在江湖,不可改变,只能看清端倪。
最后,我认识的江湖就一句话:能写出来的东西看了只能记住,看到的江湖未必能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