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我独尊】马航MH370航班失联以后

标签:
马航mh370失联家属 |
分类: 大千世界 |
马航MH370航班失联以后
报告文学
(声明:为保护失联家属隐私及尊严,本文有家属形象的照片摘自网络)
3月8日星期六,周末。
这似乎是很多灾难电影热衷的日子,当人们在熟睡于甜美的梦中、或在丰美的早餐桌前、再或是一家人嬉戏时,一场突然的灾难骤然袭来。但,对于乘坐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乘客的家属来说,他们接到的不是走下飞机与亲人的拥抱,而是T3航站楼国际到港闸口外那块写有“MH370的接机家属请到丽都饭店了解相关信息”的冰冷的牌子。家属的带着焦急恐慌和不安,匆匆登上了开往港中旅丽都维景酒店的大巴。
第一章 MH370次航班从吉隆坡国际机场起飞
3月7日午夜,乘坐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号航班的乘客已办理了登记手续,准备登机。00点42分飞机开始在跑道上移位滑行,机长扎哈里在接到塔台的指令后,这次航班便腾空而起,向着中国北京的航向。
对于机上的239名乘客来说,或许他们在回味刚刚的家人的通话,想着走出国际到港闸口时,谁在迎接他们。是父母还是可爱的儿子,是老公还是他们美丽的妻子。而对于1周零10月大的北京婴儿来说,这次航行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也许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旅行,乃至于让他成年后都感到骄傲。与这个婴儿一同旅行的有他的父母、姥爷和姥姥,对于他们的外孙又意味着什么?我们还是不去想象。
“究竟”和“意味”似乎是个关联词。对于机上的239名乘客和将要迎接他们的亲人来说,很多的“究竟”和“意味”就这样联系在一起了。但谁又会料到?这架飞机腾空后来发生的一切,连同这架飞机一起,让全球的人们目瞪口呆。
茫茫夜空、孤鹰风驰。MH370次航班继续在马来西亚领空飞行。当时针指向3月8日凌晨1时19分时,副驾驶法里克·阿卜杜勒·哈米德向马航地面空管说了这次航班的最后一句话:“好的,晚安”。
机上的乘客还没有睡去。
按固定航线,MH370次航班下一个空管区将是越南胡志明市。三天以后得知,他们并没有接到来自这架飞机的任何讯息和联络信号。13天后的3月21日,马来西亚高级代表团在丽都维景酒店与失联航班家属见面沟通上,马来西亚空军中将说,军方雷达曾发现这架航班折返,但并未对其拦截。
对于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次航班,因何失联、折返的原因及去向、结果的猜测、分析乃至谣言甚嚣尘上,令苦苦等待消息的家属喘喘不安,有位家属在一次马航新闻发布会上,对马航发言人说:我们宁愿被劫机!
至于那架飞机上惊心动魄,或撕心裂肺的场景,我们不再过多的陈述。可以告诉机上154位中国生命的是,你们当中一个人的母亲,于十四天后给儿子写下了这样一条留言:“我的宝贝,你一定要平安回来。”署名:“爱你的妈妈。”前面提到的那个婴儿,他的父母以及姥姥和姥爷一家,你们的亲人目前在北京丽都维景酒店等候你们的消息,他曾含泪对我说“我一家五口全在飞机上,你们的服务真好。”
对于所有未能如约而至的朋友来说,那一夜过后,我们都成了接机人。
第二章 “没想到真的来了”
3月8日早8点40分许,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对外宣布,机场空管于吉隆坡时间2点40分左右与MH370次航班失去连续。随之公布的机上乘客名单中,有154人来自中国,其中包括三名婴幼儿。
当丽都维景接到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求助,希望丽都提供接待帮助,酒店立刻给出肯定回答!一位马航工作人员捧着这份协议,战战兢兢对丽都方面的负责人连连说道:“没想到真的来了,没想到真的来了。”
丽都维景酒店:中国港中旅集团旗下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管理的全资酒店。它的前身是“丽都假日饭店”,中国第一家由美国“假日”酒店集团管理的中外合作饭店。无论占地面积、酒店规模规模、服务品质都属酒店业的翘楚。三十年来,丽都一直秉承着“奋发进取,争创第一,为社会多作奉献”的企业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他们义无反顾的承担了这项工作。不仅如此,因为那飞机上还有我们154位同胞。
2014年2月15日,是“丽都”三十年华诞。在庆典仪式上,丽都饭店的首任董事长庄炎林先生,讲了开业后的前两天,宾客寥寥无几。一周后,有一架飞往香港的航班被劫持,机上的三百余名乘客全部入住丽都的往事。三周后,这则故事几乎成了翻版,重现在丽都维景酒店面前。所不同的是,入住的不是乘客,而是他们的揪心的家属。
得到丽都确认后,马航联系了所有失联乘客家属,在安排他们到丽都等候消息的同时;机场工作人员在T3航站楼国际到港外告示牌上,写下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行文字:“MH370的接机家属请到丽都饭店了解相关信息”。
丽都维景酒店的总经理已经赶到了酒店。此时,业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正在酒店回见客人,闻讯后便中断了谈话,与酒店总经理、机场代表和马航工作人员紧急会商,安排场所。同时,启动了快速反应系统,发布着接待服务与安保的指令。
“接待”对于酒店来说,应该是项轻而易举的事项。根据客户对场地的需求、人数、餐标即可。但对于这次“接待”,无论对马航、还是丽都,都是前所未有。
乘客家属已陆续来到酒店,被安排在雨轩厅等候消息。从那时起,雨轩厅始终弥漫着紧张与悲伤的气氛。直到这天下午,马航办公室发出的四份声明中,均否认航班失事,除此之外未公布任何消息。家属的眼神里充斥着焦急与惶恐,不甘与期盼,默默的,默默的低语、拭泪和叹息。偶有家属露面,或从摄像机和照相机前经过,有的捂着脸,有的尽力垂着头,无神的眼睛红红的,而一位老大妈呼天抢地的嚎啕大哭,另周围所有的人都感到酸楚与更加的揪心。任何一点儿波动都会在家属中激起情感的波澜。
直到傍晚,赶来丽都的家属有近160人。
雨轩厅外的过道空间烟雾缭绕,也就是从这天起,他们进入了漫长的等待……。期盼消息、又怕听到消息,这样纠结、这样焦虑,这样担忧、这样痛苦,这样猜测,如坠地狱、如踩云棉。很多家属相信,那架飞机还能回来,他们的亲人还能回来,只是还搜索不到具体的位置。直到3月24日晚十点,马来西亚总理宣布的航班终结,“机上人员无一生还”后,我们154位同胞的家属,有些还在心里期盼着,这不是真的,我的老公、我的父母、我亲爱的孩子还能回来。
有位女家属在马航与家属沟通会上起身指着马航代表的方向说:“你们每到夜晚我们都在想什么吗?”,说的更能代表所有家属的心态。那句话是:“我们宁愿被劫机。”而另一位家属的话,或许,或许更能代表家属的心态:“我们宁愿被劫机。”
说这句话,是在马来西亚总理首次记者会的前三天。
大批采访中国“两会”的各国媒体记者,扛着他们的长枪短炮赶来,有的聚在俱乐部春园等候消息,有的在室内外寻找机位,做着实时连线报道。任何一点儿动静都会在记者中引起注意。
警车、120和999救护车、应急车停满了丽都车场。
从这一天起,失联家属在丽都维景酒店等候了56天,期待了56天。直到次年的1月29日,他们的心破碎了。
第三章 雨轩厅记事
或许生命已被湮没于突然一刻,我们无法想象当时惊魂动魄情景,无法乞求听到那让揪心的故事,对于那239条生命,他们只能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向着大海诉说。但无论如何,家人始终相信他们还活着。希望与失望、期盼与祈福,一波波的消息,令心提喉结的失联家属的心沉浮于大起大落。无论对生者和失者,雨轩厅都是这份无法终结的情感延续和眼泪编汇的故事。
57岁的陈昀在吉隆坡机场登机前给丈夫的电话中说,“早上6点半到,你来机场接我吧,到了给你打电话再出门,T3航站楼。”但令王祈安意想不到的是,这成了夫妻最后的对话。
3月7日晚10点在吉隆坡的赵朋想妻子和孩子,在电话中,他说:“视频吧。”,妻子在电话的另一端回答说:“10点了,孩子睡了。”他们的孩子才一岁。
事后想来,154位中国同胞,每个人都有那个令人心碎的诀别故事,对于守候他们的家属,反复掂量于脑海的则是最后一刻的每一句话。或许是懊悔、或许是无奈,或许是永久的回味……。
这些居住丽都维景的家属,每天都在我的视野中,每每看到苍老的或年轻的们,我都偶阵阵酸楚袭来。我们和他们除了“守候”,还能做什么哪?当然,对于丽都维景来说,用周到和家人般的服务来减缓同胞亲人的痛楚,这是港中旅集团董事长张学武在得知此事后说的第一句话,发出的第一条要求。
由于3月9日的预定婚宴,家属区暂设在雨轩厅。从那时起,家属们始终在希望与失望中等待,在一波波的消息中沉浮中挣扎。尽管如此,在起初的一段时间里,他们都相信自己的亲人能回来。
为保护家属的隐私,距雨轩厅家属区十米左右处厚重的大门内外,有警察和保安值守。不时有老人和女人的嚎啕的声音传出。偶有家属外出,都会被围聚在门外的媒体团团围住,举麦发问。
无论是家属,还是各国媒体记者都在焦急的等待马航的消息。直到下午二时许,马航首场记者会在丽都维景的大宴会厅召开。
下午1点30分,才接到马航将召开首常记者会的通知,我们紧急布置会场。下午2点20分左右,数百名记者潮水般的涌入会场。马航发言人还没说几句话,记者们便毫无秩序的往前拥挤,几乎将讲台翻倒。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我的左手在用力抵住讲台,右手推住发言人的左肩。记者们仍然往前拥挤。无奈之下,我两次拿过发言人的麦克,喊道:“为了大家的安全,请记者们不要在拥挤了,能够听到发言人的声音和拍照就可以了。”其实,我的喊话并未起多大作用,至到记者会结束,我们都保持着这个姿势。
时间已经过去327天,这张照片所反映那一幕仍然在我脑海里,久久的,久久的无法忘却。
微信号:weiwoduzun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