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穷人乐美食

前两天儿写了篇儿《老北京的早点》,有点意犹未尽。今儿个不说早点了,说说老北京的“穷人乐”。在早年人们一早醒来就要给全家老小奔嚼谷儿的年头,甭说吃好的,就是有没有进口的吃食都难说。所以“穷人乐”也就应运而生了。您可能不懂,这“穷人乐”其实就是拉车的、卖苦力的百姓欢喜的廉价小吃,吃不起大鱼大肉,但垫巴点儿下水之类的荤腥也是一乐子,您象什么卤煮火烧、羊杂碎捂、豆汁儿、爆肚儿捂的,都是“穷人乐”的廉价小吃,顾名思义,就是穷人乐得吃的哪口儿,倒也不是穷人非要吃,实在是日子过的苦。但当年这些个吃食,而今也深受喜爱。
先说卤煮。咱北京人都知道的吃食,把炖好的猪大肠、肺头、炸豆腐片、血豆腐加入火烧放一块(音:KUA读四声)堆儿起煮,等到肠、肺烂熟,火烧煮透捞出来放案板上,小肠切段,肺、火烧、炸豆腐切块,浇卤汁,加蒜汁、酱豆腐汁、香菜,醋、辣椒油根据口味自行添加。来一碗干的稀的、连汤带水儿全有了。
说起卖“卤煮”的店铺,最负盛名的要属“小肠陈”了。说久负盛名一点儿不夸张,人家都已经传了五代了。说起来,就这口儿,是我最喜欢的,头半年单位食堂也添了“卤煮”,但可能收拾的太干净了,没了那口诱人的味道。
羊杂碎是回、汉民都爱吃。来碗羊杂碎,抓上一把春意昂然的香菜末儿,舀上一勺红灿灿的辣椒油,喝到嘴了那真是相当的好吃。当年,老北京的羊杂铺大说数回民经营。据说,起先个回民是不吃羊下水的,后来瞧见这些个下脚料被附近饥民煮食,随后经过开发,变成价廉的美味。
再说说爆肚吧。说起爆肚的历史,早在大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了,这可是“穷人乐“的上品。其实这“肚儿”就是胃。京城最有名的要属“爆肚冯”。要吃爆羊肚有散丹、肚仁、肚领、蘑菇和蘑菇尖,您要吃爆牛肚有百叶、肚仁和肚领。
吃爆肚的最高境界是吃肚领,这东西金贵,肉嫩,比肚仁还嫩。据行家说好几个肚儿才出那么一盘肚领。在早见间,百姓吃爆肚大多是吃百叶、散丹。些拉洋车的跑杠8房的体力劳动者忙活一天,坐在桌上就着葱花大饼来一碗爆肚,一边喝白干一边骂大街,也是种享受,也是一种境界。据老人儿说只有穷人乍富或者不那么有钱的有钱人才会要肚仁、蘑菇。
爆肚虽然属于“穷人乐”,但许多的政要、名伶、学者也好这一口。根据史料记载,北洋军阀段祺瑞,以及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都是“爆肚冯”的常客。
羊霜肠。霜肠在北京已经绝迹了。1987年我在东四西大街回民铺上吃到最后一碗,从那时起到现在,17年中再也看不见霜肠的踪影了。原因是不卫生,这种吃食是在羊肠子里灌血,小火煮,锅里再放上羊脆骨、羊筋提味儿。煮好了从锅里挑出肠子,搁案板上切完成片儿放在碗底,再放点碎羊肉,浇上热汤,撒上辣子、芝麻、香菜、葱末,来个大火烧一就。一个字“喷香”!据说现在有的馆子恢复了。
最后说说“雪花酪”。雪花酪,也就是土冰激凌。冬天在永定河上的凿块浮冰,放地窖存着。一到夏天儿取出来,刨出冰渣儿放碗里,磕个鸡蛋清、山楂汁,再撒上果脯制成,这是穷人家的冷食。您想啊,用白地儿蓝花碗里那晶莹剔透的冰渣儿,淡黄色的鸡蛋清和粉红色的山楂汁里点缀着无颜六色的果脯,不想吃那才怪哪。再有就是灌肠儿,真正的灌肠现在已经没有了。
灌肠儿可是历史悠久,在明朝万历和清朝乾隆年的史书中都有“爆肚有肝香灌肠”和“灌肠红粉一时煎,辣蒜咸汁说美鲜”的诗句。早先真正的灌肠是用用曲水儿和面糊,加进丁香、豆蔻等香料,再把面糊灌进猪肠子里,蒸熟切片,再用油煎,香脆无比。拉洋车的、做小买卖儿的、做苦力的的都爱这口。如今碗儿的灌肠都是用淀粉做的了。
【惟我独尊】商纣王举办的一次裸体宴会
【惟我独尊】北京老太太的馅儿盒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