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我独尊】TERESA与我的赤柱之旅

标签:
旅游赤柱香港邓丽君广场 |
分类: 大千世界 |
每次到香港,都不曾到赤柱,不是不想观赏这里的海、酒吧和美利楼,而是实在不想打扰TERESA(邓丽君),要知道赤柱的佳美道有她的居所,也有她的音乐和歌。而每每想到赤柱,便傻乎乎的油然想起我青涩时光的“美酒”和“咖啡”,虽然我并不喝酒。
到港第三日,见到了旺角维景的刘总,话题便又引到了“赤柱”,冰川兄告诉我,赤柱是香港的南方,虽然很热,但与干诺道、尖沙咀和铜锣湾的高楼林立、摩肩接踵,确是另一方天地。海边的咖啡馆、酒吧和美利楼你都会喜欢。我的心砰然一动,决定去这个所在。次日早餐后,便乘港铁由太子站至干诺道,乘双层大巴,一路向南观风赏景到了赤柱。
穿过小商品市场,便是著名的赤柱广场。九月的香港,依然闷热,到了赤柱顿时感觉要在“热”字前加个“酷”方能解释这里的温度。脚下的路面滚烫、海便的铁栏被晒的象要断裂。
赤柱在港岛的南端,它的一侧悠然地滑入太平洋,无论朝晖夕阳,还是黄昏清晨,这里都充满着浪漫与遐想。早在明代的地方志《粤大记》里就有了赤柱的地名。当英国殖民地时期,这里曾是香港的行政中心,也是英军的基地。中西文化的风格,阳光与海滩、酒吧与咖啡馆、摊档与麦当劳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
距离海边几十米的一线,便是半露天及欧陆风格的酒吧、咖啡店和餐馆。每到黄昏,夕阳西下,满目金黄,无论坐在哪个靠背椅上,点一杯红酒或咖啡,或眯起眼睛,或与友人闲谈都是十分的惬意。我想,在这一刻,我们能记起或忘却什么哪。即便是在店里,上下摇动的蒲扇和木椅,更平添了几分古雅与自然。
与这些酒吧相辉的则是美利楼。这座建于1844年,是座具有维多利亚时期色彩的建筑。当月光初上或黄昏时分,则更有几分让人时空穿越的感觉。它似乎是在诉说着自己还在“金钟花园道”时的历史。应该告诉您的时,这座建筑最早建在“金钟花园道”。1982年为市政发展,港府将大楼拆卸,“四千多件花岗岩砖石和梁柱都获编号码和妥善保存以备重建。1999年在赤柱海边重新屹立。
据说,六、七十年代,还在“金钟花园道”的美利楼,曾常传出闹鬼的故事。港英政府还单请了牧师及神父楼里驱鬼,又请高僧超渡,以佛教仪轨驱怨净化,安抚人心。由于港府动用公款做法事,因此至今仍有相关档案留存。
在赤柱的街道上漫步,我每每会想起TERESA一些老歌,仿佛她始终在热气腾腾的节气里陪伴着我的赤柱之旅。我没有去造访她的曾经的哪个居所,她唱了一生的歌,也该甜甜的享受海边之梦了。
(图片非本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