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守成与创新
时下的企业就像变戏法儿一样,无时无刻在考虑创新,都没来得急做恒久的设计和研究,没见到效益就换了频道。要知道,创新求变应当建立在守城的基础上,创新固然重要,守成比创新更重要。没有恒久的守成,创新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但就创新与守城,孰轻孰重,唐·吴兢在《贞观政要·君道》中评指:“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清·李渔在《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言:“千古文章总无定格,有创始之人,即有守成不变之人;有守成不变之人,即有大仍其意,小变其形,自成一家,而不顾天下非笑之人。”就一个企业的创新而言,在保持前人所创成就和业绩的基础上,以现有的当下的思维提出有别于常规或思路的见解,利用时代做赋予的知识和物质资源,改进或创造新的产品、经营方式、理念、元素、路径、环境,获得效益。在我看来,没有守成的创新,就好比空中楼阁,迟早摇摇而坠。
创新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通过认识力和实践力加以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资源。
就企业而言,守成是企业发展和品牌生命力的根基。以闻名遐迩的京城“六必居”为例。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六必居”之“六必”源出,也是其品牌的恒久守成,是骨气、是精神,也是血脉。比如,黄瓜必要“顶花带刺”,糖蒜必要夏至前三天采收,每头四至五六瓣。而制酱,每年春节一过去时就把黄豆蒸熟发酵,制成“黄子”,经晒干碾碎人缸,直到“处暑”方可起缸,这就是品牌的守成,而“同仁堂”的两块门匾,则对老字号品牌的“守成”做了最为准确和经典的诠释。即:“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正因为有了“六必”和“不敢”的守成原则,或称“企业文化”,才有了产品的创新、营销的拓展、信誉的恒久和效益的昌盛。
目前,企业的经营如唐太宗所言:“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处于两难的境地,如何诠释传统的守成、创新是否要以守成为基础,守成受市场与西方企业文化冲击力的影响等等,都是企业高级管理者们所必须思考的课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守成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传统的留恋与看护,而是对传统精髓的守成,创新也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理念,而是对传统理念在继承下的发展与缔造。如果没有创新,“同仁堂”的丸散膏丹饮片。怕也只是清末时的那些品种,没有创新,“六必居”也不会在国际上立其品牌。
创新需要魄力,守成更需要勇气和毅力。正如范曾先生于不久前于《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守成比创新需要更大的勇气》一文中所说:“一门艺术的产生包含着整个族群的集体记忆,这个记忆是根深蒂固的,艺术上的守成与创新同样重要,甚至于说,守成比创新需要更大的勇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