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惟我独尊】非钱不行

(2010-11-09 14:05:33)
标签:

杂谈

分类: 观点争锋

     《醉梦中秋》

 

【惟我独尊】非钱不行
 

    没钱办不成事恐怕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论古今,没钱谁也办不成事,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大到现如今的买房子置地。但“非钱不行”或“必须使钱”怕不是生活事能及的。早在唐朝时,郑愔被任命为吏部侍郎,有个待提拔的官吏把100钱栓到靴带之上,郑愔见了好生奇怪,忙问何故于此。这位官吏说:“当今之选,非钱不行。”(唐张鷟《朝野佥载》)意思是说,现在选官,非得使钱不可,不使钱是白搭的。恐怕这为候选的官吏不认识选官的郑愔,真到知道对面儿的是谁,就真应了《甲方乙方》里那句“打死也不说”了。

    前面说的这档子事,记录在唐张鷟的《朝野佥载》里,原文记载:郑愔为吏部侍郎掌选,赃污狼藉。引铨有选人系百钱于靴带上,愔问其故,答曰:“当今之选,非钱不行。”愔默而不言。
    由古人发狠般的感慨“非钱不行”,到《编辑部的故事》余德利的那句:“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行的”,看来钱仍是“办事”的基石和第一心理需求。使了钱就有了盼头儿,也就有了大事化了的把柄。

    但拿了钱财也未必能消灾,或言,得多少钱财消多少灾。明明是二十万能了的事,您非摄不得“使钱”,那人家也就得给您“按钱消事”,别手哥们不仗义。

    所谓“使钱”,我想大抵不会是常理上的用钱或消费。一个“使”字就把钱引上了“鬼推磨”般的“正路”。至于古人“使钱”行与不行无从了解,但时下“使钱”的确如“救火”或“救场”般的十万火急。

    孩子上学得几千、上万的使,否则祖国的花朵就没了“沃土”;摊上官司得按标底使钱,不然请不到好的“讼师”;遇上行与不行、可与不可的抓耳挠腮的事得使钱,把不行转换成“行”,把不可变为“可”,把不能办弄成“必须办”;做了亏心事就必得使钱,使完钱好让自己心安理得罢。就当下的体育赛事,也有使钱之说。时下矿难后的“封口费”、做“手术”给医生的“红包”应该算是“使钱”的范畴。

    这是对“使钱”人,而“受钱”之徒,一般要奉行“收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亘古惯例,所谓“拿钱办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至于“不拿钱也办事”这话多少有些“虚晃”,起码而言里面还含着些“钱是本该拿的”,至于为什么“不拿钱”。其一,受钱之徒以后还要有求于“使钱”人;其二,有比“受钱”之徒更大的“徒”说了话;其三,摸着石头过河,未摸清“使钱”人底细的虚言。

    “使钱”没有上瘾的,但“受钱”之徒极易上瘾,一发不可收拾。明找的刘瑾宦官,被查出所钱财受财高达“1200万盎司的黄金和2.5900亿盎司的白银”。清朝的和珅和大人所受钱财7000多万两白银。时下的人们总说“捞点就得了”,您是没赶上,或是没机会赶上,要是有可能您问问刘瑾及和珅两位老大人,他们收的了手吗,不上瘾才怪哪,
    ……。

    而今,“使钱”的和“受钱”的有的进了宫,有的还在“宫”外溜达。还是那句话,“使钱”的永远没瘾,而“受钱”的可容易着迷,最热点的例证就得说是台湾那边的“阿扁”了,据说连家人的“月经”用品都得找发票从国务机要费中报销。

    没瘾?没瘾才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