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就月饼的唐太宗与杨贵妃?
美国从伊拉克即将撤走作战部队,而我们这里的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作战部队是商家主角则是八月十五的月饼。上溯古时月饼叫胡饼、宫饼、小饼、月团或是团圆饼,而“中秋”在古代又叫“仲秋”。
八月十五中秋节眼瞅着就到了。说到“中秋”它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到魏晋时,也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说法。而在《唐书·太宗记》中有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成了唐朝固定的节日。照此说法中秋节是唐宋盛明清精。

而“月饼”一词的出现是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有“月饼”一词。而把八月十五、月饼及团圆做了描述的是明朝的《西湖游览志会》:“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其实,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边薄心厚太师饼糖酱馅的“太师饼”(殷周太师闻仲)。自打张骞出使西域后,芝麻、胡桃便传入内地,因以“胡桃仁”为馅,就取了“胡饼”的名字。但把“胡饼”和“月亮”归到一起的,是唐代的高祖和太宗两位皇帝。

史料记载,唐高祖时,大将军李靖在八月十五这天征讨匈奴得胜归来,有人向皇帝献饼祝贺。高祖李渊接过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这不唐高祖首先把“胡饼”和“月亮”给联系上了。
另一则与月饼有关的故事说的有点离谱儿,有篇文章是这么说的:“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不知您发现没有,这“故事”说的怎么看怎么别扭。您想啊,为了一块“胡饼”或是“月饼”,也不能把唐太宗和杨贵妃给弄成两口子啊。从唐太宗到杨贵妃这中间可还立着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哪。但又一想,此杨非彼杨,后宫这么大,保不齐人家唐太宗也有个姓杨的贵妃哪。何况,人家又没没点杨玉环的名讳。
但照我看,凭着当年唐玄宗和杨玉环贵妃的浪漫史,我倒是相信是当时把“胡饼”改成月饼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但历史终究是历史,不能人家浪漫就把浪漫的事儿往人家头上安(音:AN读三声)。您就知道有这么档子事儿就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