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京秋天里的连吃带看
京城的秋天就这么来了,身上爽(音:SHUA读四声)利了不说,即便出了汗,身上也不那么粘了吧唧的。
常言说的好,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高气爽、天气渐凉,憋闷了一夏的人们胃口大开,老天爷也跟着作美,庄稼成熟,果实丰收,人们便有了新鲜的嚼谷儿,象玉米、大枣、核桃、京白梨、柿子都熟了。一到这起儿,京城胡同里的街坊四邻,大爷、大妈便喜笑颜开地张罗帖秋膘、买鲜货了。所以,这北京人自有北京人的口福儿。是不是这话您恁?
要说起来,咱北京秋天里的吃食最多。
煮玉米
您就拿玉米来说,青玉米颗粒饱满,而且一掐一股水儿,买上几个回家,放鍋里一煮,一揭锅就一股蹿鼻儿的香味儿。孩子们拿了单根的筷子,就等着玉米出锅,往底巴儿上一插,就满院儿满街的疯跑去了。家长每每会喊一嗓子“慢点儿吃,别烫着,都是你的”。
秋天的苹果、石榴、葡萄、京白梨、黄桃、核桃下来了,街面儿上推车的,挑挑儿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招呼着四邻去买。

核桃
石榴
京白梨

苹果
葡萄
黄桃
早年间要说吃顿涮羊肉,对于穷哈哈的平头儿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去了趟北海仿膳那么金贵。但是“要吃秋,有爆肚”可是好吃又便宜。来几盘儿爆肚,就老白干,咬着出炉的芝麻烧饼。那滋味,就是旁边郭德刚撂地摊儿,免费让您听相声,保管您不会挪步儿。
爆肚吃的是个嚼劲儿,而且调料里的酱油、米醋、芝麻酱、香油、豆腐乳、虾油、辣椒油、葱花、香菜、蒜汁是“一个都不能少”。京城里有名儿的爆肚店不少,象什么在天桥的爆肚石,在东安市场的爆肚王、还有爆肚张、爆肚杨、爆肚冯、爆肚满,把“爆肚”后面加上姓氏,那说明这家儿可是“字号”了。
1951年“西德顺”爆肚王合影
爆肚的美味,无论是拉车的,还是开店的,也不论是当官的,还是名伶都交口称赞,还有的简直就是把爆肚当饭。您象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小白玉霜、小蘑菇这些个大师可都是“西德顺”爆肚的主顾。而传说梅兰芳大师用爆肚当夜宵。
话又说回来,随说爆肚是贫、贵都爱吃,但吃与吃不同。老北京一般穷人百姓吃大多是吃百叶、散丹一类的。而一夜乍富或者稍微有点钱的吃肚仁、蘑菇。
吃爆肚吃也不光是掏了钱,拿双筷子,长脖儿老等的吃,而要真懂爆肚不容易,我看到有位爆肚王的常客李先生就说;“爆肚也要会吃,不会吃的人顶多吃个牛百叶的脆劲儿,而会吃的人则各有偏好,别的根本不尝。会吃的人还能把各种爆肚的味儿全部吃出来、讲出来。什么是好,爆到几分,都能说出个一五一十。”
您瞧了没有,得会吃!
立秋了,秋天来了,但离金秋还有会子。您先琢磨着,到了金秋是看红叶哪,还是吃爆肚哪,是带上全家去采摘丰收的果实,还是上农贸市场去买些青玉米回来煮。
前面说的是吃,到了秋天还得有一看,那得说是去香山或八大处看红叶了。秋天一到,香山漫山遍野的红的火炭一样的红叶是闻名中外,也是"燕京八景"之一,据说这香山的黄栌树叶红是清代乾隆年间栽植的。您带上家人爬上鬼见愁,伴随着凉凉的秋风和身上虚微的小汗,边爬边看红叶,是咱北京秋天的传统去处了。那时候,老人儿走不动了,也回往燕京八景哪儿溜达,不为别的,就为舒展舒展屈了一个夏天的身子,活动活动筋骨儿。
得,今儿就说到这儿!
您是愿意吃啊,还是愿意看哪,或是连吃带看哪,全凭您了。
(图片摘自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