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使节”原是出使的凭证

(2009-12-01 08:14:20)
标签:

使节

苏武

张骞

杂谈

分类: 大千世界

“使节”原是出使的凭证

 

“使节”原是出使的凭证

 

    通常我们管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官称做使节,如驻某某国大使也称做外交使节。然而在古代,“使节”并不指人,而是官职的凭证。

    在古代“卿大夫聘于诸侯时,国君要授其任职凭证,这种凭证就叫‘使节’,又叫‘符信’;使臣受命出使他国时,国君也要给予他出使凭证,这种凭证也叫‘使节’、‘符节’。作任职凭证的“使节”大多用铜铸成,并根据任职地区的不同,分别铸成不同的动物图像。在山区任职的,授其‘虎节’;在平原地区任职的授其‘人节’;在湖泽地区任职的授其‘龙节’。作出使凭证的‘使节’一般都用竹子为柄,上面缀些牦牛尾等装饰品,故又称‘庭节’。张骞出使西域时,持的就是这种‘使节’。”

    说到“使节”,苏武牧羊和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千古流传。

 

“使节”原是出使的凭证

                                              苏武牧羊

 

    苏武(前140—前60),汉朝人。皇帝派他出使匈奴,却被匈奴首领扣为人质十九载。苏在气候寒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匈奴首领单于派人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要他投降,苏武严辞拒绝了。单于决定把苏武流放到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一带牧羊十九年。使节棒上面的装饰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白了,但他始终不畏强权所逼,不为利诱所动,保持了民族气节。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颂。

    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苏武庙》一诗云:“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庙两茫然。云边雁断胡边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这首诗表达了后人对他高风亮节的无限崇敬;同时对于汉朝赏功太薄也不无遗憾。京剧《苏武牧羊》也是讲的这段故事。

 

“使节”原是出使的凭证

                                            张骞出使西域

 

    张骞,字子文,是西汉成固人。当时,张骞受汉武帝的派遣出使西域,100多人的队伍,途中被匈奴所俘,并押送至匈奴王庭。匈奴为笼络、软化张鶱,为他娶了妻子,并生了儿子,一扣十年。但丝毫没动摇张鶱完成通西域使命的决心,带去的旌节一直留在身边。一个月黑之夜,张鶱一行趁匈奴不备,逃离匈奴。

    苏武、张骞的故事流传至今。在他们的故事中,在被匈奴人扣押的日子里,始终手持象征使节身份和凭证的“节棒”或“旌节”,忠贞不屈,成为了被人千古传诵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