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约定俗成的老北京地名“儿”话音
时下有种对误解,认为北京话就是儿话音。在这儿告诉您一句:北京的儿化音不能随意滥用,哪个地名可以加“儿”,哪个地名不能加“儿”,这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北京话里的儿话音,表现在地名上就特有规矩。同一个“园”字有的就能用儿话音,有的就不可以。您象和平门琉璃厂附近的东南园、东北园、西南园、西北园等胡同,园字后面不能加“儿”,而同在这地方周围的沙土园、前后孙公园、梁家园,就可以在园字后加“儿”字。
在说“街”。前门大街、地安门大街、杨梅竹斜街、李铁拐斜街、樱桃斜街、白米斜街、一尺大街等,街字后面就不能加“儿”;但南长街、北长街、煤市街、兴隆大街、宽街,京城百姓在说的时候,就得在街字后面说儿化音。
北京的地名除了“街”,还有“寺”和“庙”。您象白塔寺、护国寺、能仁寺、净土寺、圆恩寺、华嘉寺,寺字后就不能加儿。有一种说法是白塔寺、护国寺等庙宇宏伟,以示尊崇,所以不能家“儿”。咱再说“庙”,象帝王庙、马神庙、火神庙、药王庙,庙字后边就不儿化,而宣外的三庙、五道庙,西单牌楼迤北的白庙、红庙胡同的庙,在说的时候还非加“儿”不可。
咱再说说别的地名。比如地名中带“房”字的,油房、糖房、报房、大小酱房等胡同地名,房字不儿化音。但东官房、石板房、饽饽房、妞妞房的房需儿化。
再说“口”。阜成门内宫门口,老北京人在念的时候口字就不儿化,但现在也有念“宫门口儿”的,但听着、念着都别扭。而珠市口、菜市口、磁器口、蒜市口、山涧口的口字则就得加“儿”音。
地名中的“巷”、“沿”、“池”、“桥”字也如是。如果子巷、陕西巷、南北柳巷、大门巷、方巾巷的巷字可儿化;西河沿、潘家河沿的沿字不儿化。南北河沿、南北沟沿的沿字则儿化。金鱼池、莲花池的池字不儿化。豆腐池的池字则儿化。
“桥”:东大桥、高粱桥的桥字不儿化。太平桥的桥字则儿化。
上面咱说的都是老北京中的老北京人对“儿”字的用法,现而今的新北京人也没那么多的讲究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