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贵州行之二 - 赤壁怀古

(2008-10-07 08:54:58)
标签:

贵州

赤壁赋

《后赤壁赋》

文化

贵州行之二 赤壁怀古

 

贵州行之一 – 漫话贵阳

贵州行之二  赤壁怀古

贵州行之三 – 熄烽英魂

贵州行之四 – 乌江钩沉

贵州行之五 – 红色烽火

贵州行之六  高塔奠英

贵州行之七  天河一痛

 

火车继续向贵州的方向驰骋着。车窗外的天还是灰蒙蒙的,卧铺车箱的人们大都在酣睡中,我一个人早早地起来,严格地说是一夜基本没有睡。沏好一杯茶,坐在车窗前,饱揽着飞逝而过的山、河、房屋、田地、树木和晨雾,虽然这一切都是灰色的,甚至带有几分神秘和晦涩。

5点45分,一个站牌从我眼前急急的闪过,那上面写着“赤壁”。啊,赤壁。一个神往的名字,那是三国的古战场,那是曾被火烧过的土地。

我静静的看着眼前的赤壁,我迷起眼睛,尽量让自己平静,虽然这平静还拌有“抨”、“抨”的心跳声。晨雾中,赤壁的山是黑色的,仿佛空气都凝结着当年的烟尘余孽,那山也仿佛是被大火烧过的瓦砾堆积而成。

 

贵州行之二 <wbr>- <wbr>赤壁怀古

 

我静静地看着眼前的赤壁,我锁起眉头,追忆着古世昔人,忽然间我的脑海中涌现出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千古绝唱的词作。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贵州行之二 <wbr>- <wbr>赤壁怀古

 

我又记起词宗所做《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干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子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贵州行之二 <wbr>- <wbr>赤壁怀古

 

词宗是在何样的心情下又写下《后赤壁赋》,已不想考证。但我想词宗的心情是在现实中的感怀现实吧。我咽了一口茶,那茶水也显得更加的清香和利口,火车的隆隆声仿佛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继续在窗前追寻我的赤壁之梦。遥想当年赤壁之战后,赤壁之战后,赤壁就成为古往今来的旅游名胜,人们来此凭吊、怀古、幽思、赋诗、纪游,留下了多得难以计算的华章美文。但我惟独喜欢词宗苏东坡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在词中,将山水描写与吊古伤今十分巧妙地交融在一起,是最有英雄气概的大作,追寻江山风月,探索人生哲理,抒发报国情怀,词章雄奇俊美。这首《念奴骄》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铿锵有力。古战场的人文景观与人物的典型形象相映生辉,历史的沧桑与人生的态度凝练厚重,诗情画意与雄才大略喷薄而出,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得益彰,激扬昂奋的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作者把山水描绘与吊古伤今以衔接自然的层递方式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让人读后壮怀激烈,豪情顿生,而又留下无限的遐思和情感跌宕。

由赤壁想到了词宗。我记得这是苏轼47岁时,谪居黄州,游赤壁时所作。在词宗的笔下赤壁古战场雄奇壮观,滚滚长江水,不逝东流去,浪拍危岩,乱石耸立,惊涛骇浪,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时空背景;周瑜为东吴的首辅大将,英雄形象又赫赫战功,正值英年,文韬武略,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儒雅翩翩,又与孙策同是乔国公的乘龙快婿,何等的风流倜傥,意气风发!寥寥几笔,着力刻画其仪容装束,正反映出作为指挥官的周瑜临战潇洒从容和成竹在胸,稳操胜券;词宗在这首词的最后言志,可以看出当年的苏东坡怀才不遇,仕路蹭蹬,壮怀难酬,光阴虚掷,自笑多情,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发出无可奈何的悲叹,但似乎又欲罢不能,掩盖不住渴望实现建功立业等理想抱负的豪迈情怀。

每每想到这首词,都令我心潮翻滚、澎湃如波。

我看着窗外的赤壁,遥想着当年曹操率水陆车马20余万,追赶刘备,窥视东吴,怀抱一举平定江南,完成统一中国的壮志。大敌压境,形势紧急,刘备派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东吴孙权联合抗曹。东吴派大将周瑜为孙刘联军前敌总指挥,率5万军马屯驻江南赤壁。周瑜抓住曹军远来疲惫、水土不服、不习水战等弱点,利用火攻,快速大败曹军,把曹军的水师、军船一燃而尽,当时江面的熊熊烈火,把江南岸的石壁危岩照得通红,人们就称江边这座小石山为“赤壁”。

我看着窗外的赤壁,遥想着当年的征战是何等的壮伟。此时的我想起了一出马派名剧《群英会》中那首脍炙人口的著名唱段《借东风》。

“习天书玄妙法犹如反掌,设坛台祭东风相助周郎。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领人马下江南兵扎在长江。孙仲谋无决策难以抵挡,东吴的臣武将要战文官要降。鲁子敬到江夏虚实探望,搬请我、诸葛亮、过长江、同心破曹、共作商量。我算定了甲子日东风必降,南屏山设坛台足踏魁罡。我这里持法剑把七星台上,诸葛亮上坛台观看四方。望江北锁战船连环排上,叹只叹、东风起、火烧战船、曹营的兵将、无处躲藏。这也是时机到难逃罗网,我诸葛假意儿祝告上苍。[散板]耳听得风声起从东而降,趁此时返夏口再做主张。”。这段经过马先生精心锻造的唱段和词宗那首《念奴骄》一样,是我的挚爱。每每哼唱起这首名段,都让我无比的畅快。

 

贵州行之二 <wbr>- <wbr>赤壁怀古

 

在我的无限的遥想中,赤壁早已过去了。火车还在隆隆地急驰,而此时的我,也早已留在了赤壁,我依依不舍看着早已远去的赤壁,有多少古今文人墨客登临赤壁,吟诗作赋,留下了他与胜迹同在的不朽华章。三国的吴韦昭,唐代的李白、杜甫、杜牧、崔涂、胡曾、王周,元朝的吴师道、陈菊南,明代的王奉、李承箕、方逢时、龙仁夫、朱桢、魏裳、任乔年、孙襄,近代的秋瑾女侠。

赤壁,再见。我总有一天会来亲吻你的土地。

 

文章链接:

    贵州行之一 – 漫话贵阳

    贵州行之三 – 熄烽英魂

    贵州行之四 – 乌江钩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