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往事钩沉(36) - 老北京的“当当车”

(2006-09-14 09:15:36)

 

现在的北京人的交通工具,除了不让骑马,什么地下的地铁、第上的公共汽车、半空的城铁和天上的飞机是各式各样。但早年的北京城的里,马路上能见的着的,也就是马车、轿子和人力车。在往后,也就是在我们小的时候,是无轨电车、公共汽车,但有一种有轨电车,老北京人叫“当(DIANG读一声)当(读四声)车”的您未准瞅见过。

这“当当车”,下面有轨道,车一开起来,司机脚下就会踩着一个铃铛,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有些车的铃铛挂在司机的头上方,一有情况,司机就用手摇动铃铛,清脆的铃声大老远就能听见。“当当车”特有的隆隆的“磨电”声和悦耳的叮当声,至今让我相当的怀念。

    说实话,我赶上的只是“当当车”的一个尾巴,那时,祖父总是带我去天桥玩儿,也就总坐这“当当车”。

  那时北京流行一句歇后语叫“老太太上电车—你先别吹!”其意乃讽刺爱“吹牛皮”者。此句的由来是有轨电车售票员的脖子上挂一铜哨,车每到一站停下,待乘客上完车,售票员则吹哨通知司机起行。但有时遇到乘客已上完车,却有位老太太从后面赶来,她跑不快,又怕车不等她,于是边赶边招呼售票员先别吹哨。

根据老人们的回忆,京城有轨电车有七个路线。第一路是天桥到西直门,第二路是天桥到北新桥,第三路从东四到西四,第四路由打北新桥到太平仓,也就是现在现平安里,第五路就是祟文门内到宣武门内,第六路自崇文门外到和平门外,第七路,也就是最后一路是天桥到永定门。除第四路、第六路是单轨,其余各路都是双轨。单轨有错车的站,另铺岔道。第一、二两路是机车一辆带一辆拖车,在终点站,调换车头。

老人们绘声绘色地说,这车上的司机、售票员,都是男的。身穿蓝布制服,头戴蓝色加沿帽子。机车上两个售票员,拖车上一个售票员。机车有前后车,拖车中间一个门。机车是后门上前门下,拖车是先下后上,秩序井然。其余各路都是一个机车。售票员在肩头上挎一个黄色皮袋子。铜元、铜元票、毛票都放在里边。他们卖的车票,各段有各段的颜色,放在票板上,和现在一个样,用红蓝铜笔一画,交给乘客。

      我印象中,坐“当当车”,车来就上。不久售票员便会到你面前,拿钱卖票。不管多挤的电车,卖票的挎个大钱兜子,总在人群里挤来挤去。没有现在公车的服务员舒服,但听着当当声也听悦耳的。

说实话,人文关怀是现在的词儿,但那时尊护老人是人人的美德,但凡有个上年岁的老头儿、老太太,售票员会立马儿搀上一把,扶到车上:“哪位? 让个座儿,老人儿岁数大站不住啊”。不象现在,赶上个老人上车,售票员保不齐会甩一句“这么大岁数还出来干嘛啊”。

假若是外地人来,坐当当车,若对售票员说:“我要到前门大街下车,我没来过,到站,请劳驾告诉我。”等到前门站的时候,售票员会告诉他:“前门到啦!刚才那位,下车吧!”,得,这是后话了。

我查了查资料,自打解放后从1956年至1966年底,公共汽车营业线路由27条发展到的65条,增长2.4倍;运营车数由辆发展到1125辆,增长1.6倍;客运量达5.1亿人次,增长1.2倍。从1957年阜城门至北池子的第一条无轨电车线路通车到1966年,无轨电车线路发展到15条,线路总长168公里,运营车440辆,年客运量达3.4亿人次。1958年成立北京市长途汽车公司到1959年,长途车发展到114辆,营业线路54条,年客运量969万人次。这公交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

还有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伙,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纲要(2004-2020年)》的规划,有关专家介绍说,京诚将在保留现有的巴士、普通公交、无轨电车等多种公共电汽车形式的基础上,正在考虑研究增加更加舒适且不被其他社会车辆占用车道的有轨电车,但不知道是不是还会“当当”响,如果不响,也就不能叫“当当车”了。

往事钩沉(36) <wbr>- <wbr>老北京的“当当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