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下面第二部分)
忠诚度,原于满意度,满意度的高低取决于承诺度。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那首歌词,即:要想让爱,就看我对你满意的程度,满意的程度的高低,要看承诺的低线。亘古至今,忠诚度是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出了以上五条外,也会随着人际变化、环境变化、语言变化、政策变化、交往变化而生出的不解、不快、不乐而产生变化,甚至是不可思意的巨大反差。
比如历史上的宋朝的秦桧、清朝康熙年的敖拜、雍正朝的年庚尧,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都有例子。前几日看了一篇香港凤凰卫视对当年英雄徐良的采访全文,在被问到相关问题后,徐答到:我一直在北京居住;如果现在有人认出我我是不会承认我是徐良的;如果有不认识的人问我腿是怎么回事,我不会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炸掉的,而会说是车撞的。在这里我们还是谈历史,以史为鉴。
还是宋朝的例子,说起秦桧,历史早有评价,不是我们讨论的范畴。但他的前后变化在,从企业文化和管理的角度是可以引起深思的。过去看过一个资料,说秦桧最早也是忠义之人,为了考证此点,笔者查阅了可谓浩瀚的资料。
根据《宋史》记载,秦桧在靖康元年,金兵围攻汴京,要求割中山、太原、河间三镇,当时的宰相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等一致认为可以割让,而秦桧却上疏反对,并提出兵机四事。皇帝派他随同张邦昌去和金人讲和,秦桧道:“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后来,皇上召开会议大臣有70人中主张割地,36人饭店、秦就是这36人之首。
后来金兵南下,汴京失守,徽钦二帝被掳,金人命百官推张邦昌为帝。“百官军民皆失色不敢答”,有秦桧大胆递上申状,誓死反对,其中说道:“桧荷国厚恩,甚愧无报,今金人拥重兵,临已拔之城,操生杀之柄,必欲易姓,桧尽死以辨”。秦桧则上书大骂张邦昌:“张邦昌在上皇时,附会权幸,共为蠹国之政。社稷倾危,生民涂炭,固非一人所致,亦邦昌为之也。天下方疾之如仇雠。若付之土地,使主人民,四方豪杰必共起而诛之”。
秦桧这番话,说的不比岳飞的《满江红》差怎么能说秦桧没有忠诚度的人哪。但问题的关键是后来秦桧为什么起了变化。从冒死主战、代君受辱,到成为奸佞、变节、卖主、莫需有而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小人,落差如此是大,令人瞠目。但是,如此巨大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这才是引起我们反思的历史问题。是因为现实发生了同样巨大的变化。
在这里只是引出了这个话题,我无从回答,各位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且莫笑,小心五十步笑百步。
用三句话概盖述就是
忠诚度取决于承诺度,执行力是忠诚度和承诺度的综合体现。
忠诚度和承诺度的培养和锤炼,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函。
企业文化的成功,是企业人“三讲”(忠诚度、承诺度、执行力)的现实体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