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标题有点淫秽,您可别往歪处儿想,说的“房事”是“买房的事儿”。早几年前,这房地产开发商好么泱的认准了人们都吃了夜草,彼彼开发。可这人们哪,不管是不是头晚儿吃了夜草,也纷纷动了爆富之心,“负翁”、“负婆”陡增。您可别马虎,这“负”不比财富的富,而是负债的负。挪用没影儿的明日银两,办今天的事儿,其实就是超前负债消费。没折,已然成潮流了。欢喜之余,入住之后,自然也明白了许多,便有了感叹。这背着包袱的日子确实不是那么好过。要不当年作者给《白毛女》的爹,起了个杨白劳的名字,后来喝了盐卤哪。但现在的人们在乎面儿,也只能说说我是负翁,但别写出来,要是写出来区别就大了去了。音同字不同啊。
这“负翁”买了房,入了住,便得(音:DEI读三声)捂紧钱袋过日子,这每月发了工钱还没捂热乎,头挡子事儿就是给银行发响。原本好好的日子,这倒好,起码得当二十、三十年的债务人,也别说,债权人也是咱啊。
这俗话说的好,在人屋檐下谁敢不低头啊。这债还的了还不了,全凭单位的买卖如何,这还不算,原本有点小脾气,估计在单位是不敢发了,这真要发不对付,让领导扣个几斗红高粱,这不就全泡汤了吗。这开源没了戏,就只剩下“节流”。有一享受过“房事”的朋友说的好,我原来的梦想是摄影,自打“买”了房,相中的相机就没敢开牙。放弃爱好是小,最烦的是开源的环境变了,怎么变了,工钱减了呗。本来算计好了,首付、月供多少,钱包还剩几个子儿,但这计划跟不上变化,央行的利率调整了不说,单位也跟着起哄,把工钱减了。所以这朋友的钱包等于划了一个大口子,这口子还不能补,这心哪,底线全没了。
怎么这么说哪,您想啊,这个人信贷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家庭债的迅速累积。这资料上说了,据央行统计,上海、北京两地居民的整体家庭债务比例已经分别达到155%和122%,而美国这样的高收入国家,2003年的个人平均负债比例也只有115%。由于缺乏健康的消费理财指导,我国内地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达总人口的13%,约1.6亿人,并且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40到70岁的中老年才是奢侈品的消费主力。
报上登了一事说,北京一单位的小伙子对北京的楼盘和房价了如指掌。最近刚买了一套房子,首付20万元,贷款20年。这小子感叹:“我工作十几年,积蓄20多万元,这次拿20万元交首付,我的月收入不到6000元,每月还贷近2000元,孩子上学开销400多元,家里生活费用只剩3000元左右了,现在孩子还小,上学开销不算太高,往后费用多了怎么办?妻子在医院当护士,每天累得要死,我工作强度也很大。买房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一想这事就整夜睡不着。”想买房又怕买房,买了房的要节衣缩食努力还债,幸福感大大降低了。
房价飙升,北京的房价飞涨,牵动着不同利益人群的神经:让有意或正在购房的人焦急不安,让投机人躁动不已,让售楼人趾高气扬。究竟房价与收入产生了必然的关系,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昌盛,买房成了负翁后幸福感大大降低,高档房越建越多,普通房越建越少,富翁们的需求掩盖了负翁的需求。谁在炒房?政府如何作为。这不前段时间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愿能够起效。
痛,并快乐着;谁痛,谁快乐;谁欢喜,谁忧愁。
得,大周末的给您添堵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