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中诗(短篇小说)/张浩文
(2024-01-15 10:37:06)一个是有义有情的戍边战士,一个是才勇双全的落寞宫女,在大唐时代的飓风里,是低头俯首做蝼蚁,还是放手一搏乘风去,一首诗将两个同路人连在一起。这并非“衣带诏”的权谋游戏,而是吟诵爱与勇的“袍中诗”。
袍中诗
张浩文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一
刚入九月,北庭就冷了。一场大雪铺天盖地,刺眼的银白瞬间掩埋了山脉的青黛,也遮蔽了戈壁的苍黄,让荒凉的塞外顿时变成了琼楼玉宇。
可是站在要塞垛口的樊无疾却感受不到一点诗情画意,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诅咒这恶劣的天气。寒风劲吹,城头的旗帜打着尖锐的呼哨,远处不时传来凄厉的胡笳声,提醒守城的士兵警惕敌情。樊无疾被冻透了,感觉身体就像手中的长矛一样僵硬,腰不能弯,头不能转,否则就会折断,就会分裂。
樊无疾多么希望尽快换岗啊,可是不能,他必须执勤到天黑。要不,身边有一盆火也好,这也不能!因为生火就会冒烟,冒烟就会被误认为狼烟,发出错误信号。其实现在最好最实在的是有一身厚厚的棉衣,可惜也没有。不知为啥,今年的棉衣迟迟没有发放,士兵穿的还是春秋的夹袄。
“日他妈!”樊无疾骂了一声,转身对着墙角撒了一泡尿,热尿把积雪浇开一个窟窿,随后那窟窿里就噌噌噌地长出一根冰柱来,直到他尿完。
好容易挨到天黑,樊无疾才被换下来,走进营地帐篷,他简直觉得自己进了金銮殿。尽管帐篷里也不允许生火,怕万一失火,火烧连营,可是里面毕竟可以避风。而且一座帐篷里挤着二十个人,这人气好歹也能烘出一些热量来。樊无疾赶紧去灶房灌来一壶热水,冲服了几把炒面,身体渐渐活泛了起来。他正想钻进被窝美美睡一觉,这时伍长走了进来,招呼大家赶快去领棉衣,今冬的棉衣终于发放了!
士兵们一阵欢呼。
樊无疾领来棉衣,迫不及待地就往身上套,可是当他的一只胳膊伸进袖筒里时,明显地遇到阻碍,他伸手摸了一下,应该是里面缝了连针线,把袖筒两壁扎在一起了。这大概是制衣人的疏忽吧,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穿衣的人胳膊使劲,捅一下就过去了。可是樊无疾是个细心的人,他怕万一硬来把新衣服扯破了,就褪下棉衣,摊在床上,小心翼翼地翻开袖筒,准备拆开连线。可是他刚把袖筒卷开一部分,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里面的衬布上竟然出现了文字!
樊无疾赶紧把袖筒的其余部分也翻开,环绕着袖筒一周,一首完整的诗篇呈现在他面前:
沙场征战客,寒夜苦未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棉。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生缘。
别看樊无疾只是一个小兵卒,可他是识字的人。早先他立志考科举,可是屡试无望,就投笔从戎了。看他的名字,就知道那可不是白丁随便杜撰的,其中大有讲究,模仿的是汉代大英雄霍去病。“去病”与“无疾”,不但对仗十分工稳,而且寄寓了他的远大志向。
现在读到这首诗,樊无疾当下愣住了。这是谁写的?写给谁的?
不用猜,这绵绵的情意无疑来源于一位女子。更让樊无疾惊心的是文字的颜色:刺眼的鲜红!这是朱砂还是鲜血?
读这首诗你无法不激动。
她是冲着我来的吗?樊无疾想,这可能吗?我认识她吗?她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樊无疾想到了衣带诏!那只是一个传说,难道自己今天真的遇到了?不过衣带诏应该是关乎国家大事的,而他今天看到的,却是一个女子的绵绵情意和深深幽怨啊。
樊无疾的愣怔被别人发现了,他们也看到了袍中诗。
二
(节选)
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4年第1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