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来的“福气”/解小邪
(2023-01-13 15:56:31)我的家乡在山东高密胶河农场,生活条件比周围的村庄稍好一点。从我记事起,周围总有几个跟大家不太一样的孩子,因为他们是“拾”来的。孩子还有拾来的?所谓的“拾”并不是真的去大街上去路边拾,而是人家把孩子送到家门口。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些年,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很严重,谁都盼着将来能有男儿养老送终,尤其是农村,从儿子一结婚家里就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儿媳妇能生出个带把儿的,不料接二连三生了闺女。先不说孩子生多了养不起,光是想想对不起列祖列宗就让人抬不起头,计划生育又盯得紧,怎么办?有人动了把闺女送到别人家的念头。
送孩子也是有讲究的,送出去的也是为娘的怀胎十月辛苦得来的,心里是千般万般舍不得放不下,当爹的或是公公婆婆尽管也不舍,但为了自家的香火,还是打听好谁家没孩子,谁家盼孩子盼得紧。待一切都打探得清清楚楚,准备把孩子送走时,媳妇不依了。当爹的反复做媳妇的思想工作,让她为着家族的血脉着想,可怜那媳妇刚经历了生孩子的身体之痛,又要面对失去闺女的心灵创伤,最要命的是她无力抗争。
在一个凌晨或者夜暮下,当爹的趁人少时把刚出了月子不久的孩子抱出家门。当妈的扒在窗台上,听着大门“咣当”一声上了锁,知道以后再也难见到亲生闺女了,捂着被子号啕大哭。她万万没想到拼尽力气生的孩子到头来送给了别人,只因她是闺女。
农场有一户姓宋的,各种偏方都试过,多年来没生下一儿半女,两口子倒也恩爱,并没有因为生不了孩子而闹离婚或者闹别扭。
那年元旦的傍晚,老宋下班后做了三个菜等着媳妇回来。两人吃完,你望我我望你,都不说话,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中午老宋喝了老伍儿子的满月酒。人家元旦添丁,他两口子元旦添愁。老宋媳妇说:“看会儿电视吧。”说着,按响了电视。
家里没个孩子,两口子上班下班做饭吃饭,过得不免孤单,看电视最是能打发时间的。即便如此,他们看到八点多也就睡了,太费电。可是那一晚,老宋媳妇没说关电视,老宋也没吱声,两人沉浸在各自的世界里,任由电视就那么热热闹闹地开着。
“砰砰,砰砰砰——”九点钟时,有人敲后窗。
天已经渐渐冷下来,家家户户早把后窗用塑料薄膜封上了,以保住冷风不从后窗往家里灌。
那声音敲得很有频率“砰砰,砰砰砰——”老宋两口子同时坐直了身体,你望我我望你,一时不知道说什么。这么些年,他俩一下班就猫回家,没生出孩子来出门都觉得矮人半截,那些捣蛋鬼们东跑西撵从他们身边飞撞过去,他们一边吼着“这熊孩子就不能慢点儿”,一边将眼睛紧紧地盯在孩子身上,他们太想有一个孩子了。这么些年,他家后窗就没被敲响过,那些调皮蛋扔块小石子都绕开他,老宋媳妇眼巴巴地盼了好些回,要是有孩子给她家砸坏了后窗玻璃,她就把孩子迎进家里,给糖给瓜子吃。可是,这么些年了,家里没一个孩子光顾过。
老宋媳妇抬头看了一眼大挂钟,九点十分,这么个时间点,敲后窗,太蹊跷。
还是老宋先反应过来,问道:“谁?”
没有人答话,过了一会儿,前门又有人“咣咣咣”地敲响了。
“看来是有急事。”老宋披了件棉袄来到门口,大声叫道,“谁呀?”打开门,并没有人,他正要关上门时,感觉脚下有什么东西“嗯哼”了两声。他就着月光那么一看,“呀——!”他只看了一眼,就捂住了嘴,那声音憋回他的胸腔。他只觉得两眼发直,愣在原处不知如何是好。
老宋媳妇等他好一会儿没回屋,也跟了出来,问:“谁呀?”
……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