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报告文学)/向剑波
(2022-10-17 14:32:08)古老沧桑的黄河故道旁,年轻蓬勃的生态农场成为不毛之地的一片美丽绿洲、一道亮眼风景、一座金山银山。这块各种动物栖息繁衍、野生植物丰盈繁茂具有生命力之美的乐土,恰是美丽中国的一个生动侧影。
黄河,在这里拐了个弯
向剑波
引子
从地图上看,从西面宁夏过来的黄河,流向呈“几”字形,“几”字形顶部东北角那个位置就是原生态农场所在地的阳向营村。
原生态农场北侧约25公里处为阴山山脉。土默川这一段叫大青山,往南约25公里为黄河流经地。
从远古流来的黄河亘古洪荒,唯独建成仅十多年的原生态农场面貌年轻,与古老沧桑的黄河故道形成明显差别,从天空往下鸟瞰更是一目了然:2020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资源调查,航拍到了土默特右旗双龙镇阳向营村原生态农场绿阴覆盖、山河葱茏。相比之下,黄河故道其他地方因过度放牧被啃得光秃秃的。
原生态农场有野生动物30多种,不包括昆虫。常住鸟类占了20来种。另有野生植物110多种。
这是黄河故道上的一片绿洲。
这更是黄河故道上的一座金山银山。
源自青藏高原的九曲黄河,自西向东蜿蜒曲折,最终奔向渤海。最大的折便是“几”字。流经兰州后没有“直行”,而是改道向东北方而去,切穿六盘山与贺兰山之间的峡谷后,沿着贺兰山、阴山山脉、吕梁山形成一个“几”字形河道。
黄河流经至“几”字形河道顶部东北角时,流速放缓,转弯处兀地出现一道亮丽景致:原野葱茏,一派生机;大片树林中,隐出房屋几栋;羊圈牛舍里,传来三两声牛哞羊咩。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的桃花源就是建在黄河故道上的一处原生态农场。
黄河,在原生态农场这儿拐了一个弯。
我从成都双流机场登机,乘成都至包头的航班,两个多小时后到达包头机场。出了机场,在包头东站乘坐开往萨拉齐的班车,约一个小时后抵达萨拉齐镇。换乘萨拉齐开往双龙镇的班车,约四十分钟后到达双龙镇。下了班车,站在双龙镇的地面上,长长舒了一口气:长达1500多公里的行程,从登机起飞,下机转班车,可谓一路通畅,现在离目的地双龙镇阳向营村只有5公里了。可这5公里却没有班车,任何交通工具都没有,没有出租,没有摩托,甚至没有农村载货的三轮。
打电话给原生态农场的刘存乐,通了,没接!又打,还是没接。
不就5公里嘛,那就走吧。
我朝着阳向营村方向走去。从双龙镇过来,路上一侧是大片的玉米地,另一侧是空旷的黄河故道,里面点缀着几片羊群,让人想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
沿着泥土路走了近一个小时,前面一片老杨树林,迎面过来一位赶着头毛驴大约五十多岁的农人。
农人戴着草帽,慢悠悠地跟在毛驴后边,边走边跟毛驴说话,“走啊走啊,去找羊玩去”,“走啊走啊,往前走。”
随着毛驴和农人的出现,眼前突然跳出连片绿色——蜿蜒向前的泥沙路旁一长溜的灌木丛和丰茂的杂草。灌木丛中黄色、白色、紫色的野花闲闲开着,散发出一种乡野的静谧和草丛的香味。
草丛里飞起几只蜻蜓。
那是沙枣树吧?枝条上结满了椭圆形的果实,红的像樱桃,黄的像橙子。沙枣的甜度没有大枣那么高,是一种丝丝的沙甜,得细细地慢慢地咀嚼。
占地三百多亩的原生态农场可能就在附近。记得刘存乐在微信里跟我说过,秋收以后,农场周围都是蒙古高原的黄褐色,而原生态农场却一派生机。
我上前问道,“老乡,前面是什么地方?”
农人亮着一双眼睛从草帽下打量着我,“你找谁?”回说,“找原生态农场场主刘存乐。”农人说,我就是呀。然后,摘下草帽,“你是从四川成都那边来的向老师?怎么,你是从双龙镇一路走过来的?哎呀,出门遛毛驴,手机充电落屋里了。”
刘存乐牵了毛驴往回走,毛驴的脚下扬起阵阵尘土;我在后边跟着,脚步落在满是岁月的故道上:一片又一片的尘土,那是黄河故道,更是岁月沧桑。我的目光被牵引着再次望向长在灌木丛中的沙枣树。
“对,那是沙枣树。”刘存乐说,沙枣树是一种古老的树种,生命力极强,土地贫瘠也好,季节变换也罢,它的体内都蕴藏着勃勃生机。黄河故道这一段,好多年都没见过沙枣树了,自从农场养了奶牛,堆放过玉米秸秆的地方,沙枣树籽就发芽了呢!
我说,好奇怪噢。
……选自《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