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无向(中篇小说)/赵强
(2022-08-22 10:41:45)新人自白
我是美术学院科班出身,年轻时游历过国内除台湾省和西藏之外的所有省份,梦想着以艺术的力量来感染社会,虽然我并不知道谁愿意被感染,也不知道社会需不需要被感染。由此,我就有了很多的机会去观察不同的人,听这些特别普通的路人讲自己的故事,而往往,准备感染别人的我先被这些故事感染了。
定居在北京迄今近30年,娶妻,生子,再生子。于我而言,北京是一座集温情和锋利、沉静与聒噪、包容和挑剔于一身的城市,它吸引了无数对“理想”这个词有不同理解的人们汇集于此,2000万人口演绎着2000万个故事,我也是其一。
《落叶无向》讲的是一个生活在北京以碰瓷为生的边缘人的故事,虽然每天活在犯罪的阴影下,但他的心底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有朝一日正常地走在阳光普照的路上,成为他理解的“好人”。我铺陈了大量的文字详述作案过程,也用同样等量,看上去与主干无关的文字来暗喻主人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详尽描述他喜欢去寺庙但从不拜佛,只为感受气氛的过程。结尾很残酷,考虑再三,还是残忍地保持了这种凌厉,我想,自己的心里还是有些对善恶因果的传统理解。
我开始写作已经有20年,这期间也出版过一些作品,但对于任何一个喜欢写作的人来说,小说才是终极目标。这篇小说始于5年前,动笔之后总觉得不是我想要的,所以放下来,直到疫情开始,在家足不出户这段时间,发现组成这些故事的文字已经排好队,在等待我的召唤形成完整的文章,一个月终稿。
感谢《北京文学》编辑张老师对于一个老新人的鼎力帮助,从行文方式到结构都给了很多专业和诚恳的意见。原文6万字左右,促使主人公自我救赎的因素还包括和一个心灵受创女孩子的爱情故事。一方面作为新人来讲篇幅有限;另一方面略显庞杂,故把爱情线全部抽掉,只保留段威个人的故事单元。希望将来完整版有机会面世。
这是我的小说处女作,写完后本想发在文学网站上,但自诩是认真写的严肃文学,和仙剑奇侠霸道总裁不是一个方向。现在看来,坚持一下是对的,幸运等到了《北京文学》。
段威来北京后投奔了表哥老彭,以租车碰瓷为生。他们有“原则”:不碰人,只碰车。每次碰完,去汽配城找刘跃丰,刘深知他们的行当,只修车不配合做假,让他们尽可能当天就能把车还回租车公司。某天,一场不在计划之内的车祸给了他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改头换面了,那表哥老彭怎么办?救赎和判决究竟哪个先到一步?
落叶无向
赵强
一
就它吧,段威跟交车的师傅点了点头说。
这是一辆老款的奔驰E级,虽然老了点,但虎头奔还很让人有信赖的感觉,漆面看上去保养得很是不错,段威一进院就相中了这辆车,一天租金299也还可以。他仔细查验过之后,确定没什么划痕之类,很快就把手续办完,打火,发动机噪音瞬间灌满舱室。
太阳真好,好得让人心里不踏实,段威把车开到出租车公司有点背阴的院子,阳光好像就在院门外隐藏多时蓄谋袭击,骤然倾泻下来,段威的眼里和心里同时被撞击得恍惚不定。
不知道怎么回事,段威早上五点就睡不着了,心里老感觉有什么事没办,或者又有什么事在等着他,在自己的出租屋里瞎转悠了两圈,愈发显得有点魂不守舍。把皇历找出来翻翻,头一行说今天宜祭祀、纳财、开市,就是说买卖还能做。可下边一行又说忌出行,看完还不如不看,更没主意了。想到这儿,他心里有点扑腾,想给老彭打个电话,打算说要么改天再说吧,号码都已经按出来了,琢磨了琢磨,拨出键还是没有按下去。
段威从租车公司出来,拐上五环,五环不限速,他要在这条可以撒欢儿的地方和这辆车熟悉一下,先是慢慢把速度带起来,然后找车不太多的地方来个急刹、急并线,于是他的车后扬起来一阵轻烟和轮胎摩擦地面的焦皮味道。比起二三四环,五环的车是少了挺多,但段威的异常举动还是多少引起后车的一阵慌乱,从段威旁边超车的时候急赤白脸地骂上两句,段威仿佛两只耳朵自动闭合了似的什么都听不见,只是一直在全神贯注地熟悉这辆车的脾气禀性,来来回回有了那么几趟,他感觉差不多了,耳朵也自动张开。
因为早饭没吃,这时候肚子迅速觉得有点饿了,一边打轮下主路往北京城里开,一边把车窗降下来,对着外面一辆吼一声:你才傻逼呢!
段威顺着辅路找地方吃饭,新源里有个“的士之家”,老彭还开出租的时候经常去那儿吃饭,一来饭菜量大油水足盯时候,具体干净卫生条件啥的不是他们考虑的,很合出租司机的路子。二来跟餐厅的老板娘开点半荤不素的玩笑她也不恼,所以只要在附近拉活,一般都在那儿吃。
老板娘况姐年近四十了,可看上去也就三十出点头,她老公原来也是个开出租拉活的,白天太堵车,费油拉不上钱不说,老公脾气还不好,总是跟别人有冲突。后来和对班司机商量换班改拉夜活,专门在三里屯夜店区附近溜达,时间长了什么人都见过,小姐当然是最多的,天南海北哪儿的都有,一来二去有些都认识了,小姐们也都不避讳他,有些觉得他还挺可靠,查得严的时候有客人叫出台就专门叫他的车。小姐们出手也大方,时间久了鸡零狗碎地跟小姐们讲点荤段子,胆子再大点偷偷摸一把,感觉也挺好。她老公把这些长期固定的客户都记在手机里,后来出事后,警方依这个手机里的通讯名单顺藤摸瓜抓走劳教了不少。另外没被摁下的,眼看小姐妹头一天还见第二天就没影了,也都感觉不妙,纷纷各回家乡躲风声,以至于那一段时间小姐们很是紧俏了一阵,这些都是况姐和老彭闲聊时候说的。
满眼看去都是出租车,段威先远远地停过去,隔着玻璃仔细地观察了一阵子,然后挤进一大堆出租车中间。
老彭的电话打来的时候,段威正在吃饭,准确地说是段威要的青椒肉丝盖饭刚摆在面前还没来得及动筷子,老彭的电话就来了。
盖饭的米不是什么好米,没有光泽,但好在盖着一层厚厚的青椒肉丝,青椒的翠绿被浓度很高的酱油芡汁包裹着,典型的浓油赤酱,虽然粗糙可毕竟热气腾腾,很是诱人,段威把一次性筷子放在一边,按了接听键。
在刚才等饭的工夫,就陆陆续续有客人进来,大多是穿着同样制服的出租车司机,高腔大嗓的和熟悉不熟悉的同行们打着招呼互相让烟,很快,不算很大的餐厅被前仆后继出现的烟雾渐渐笼罩起来。
二
……选自《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2年第8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