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门上沧桑(散文)/肖复兴

(2020-12-07 14:34:11)

 

  门联特别能见老北京的特色。这种特色,成为了北京的一种别致的文化,与作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最是匹配,格外能彰显古老浓郁的京都之味。国外的城市里,即便有古老宏伟而结实的石头建筑,建筑有沧桑浑厚而苔藓厚重的门,但它们没有门联。就像它们的门内外有可以彰显它们荣耀的族徽一样,北京的门联,就是和这样的族徽一般醒目而别具风格。这个风格,便是中国的风格,更是老北京的风格。

  十五六年前,也就是本世纪之初,我偶然路过前门,在城南东西两侧原来的崇文宣武两区的老街巷里,看到很多依然健在的老门联,如见故人一般惊讶并惊喜。很多老门联,在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曾经见过它们,几十年过去了,时代的风云变化,尤其是又经历过“文革”中的破四旧运动,它们居然还能劫后余生。那一阵子,只要我有空,就会往这一带跑,在本子上抄录下那些被岁月剥蚀的沧桑老门联。

 

 

  我想把我那几年跑街串巷所看到的一些门联,赶紧介绍给大家,有兴趣者,可以前往一观,兴许过不了多久,它们便再也看不见了——

  “好善最乐,读书便佳”(前孙公园65号)。

  “多文为富,和神当春”(西兴隆街53号)。

  “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冰窖斜街35号)。

  “诗书修德业,麟凤振家声”(草厂三条5号)。

  “百年周礼乐,千载汉文章”(安国南巷15号)。

  “图书存汉魏,礼乐备周秦”(永生巷43号)。

  “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南芦草园12号)。

  “宏文世无匹,大器善为师”(校场口头条47号)。

  “清华词作云霞彩,典重文成金石声”(栾庆胡同14号)。

  “绵世泽不如为善,振家业还是读书”(庆隆胡同3)

  “文章雅夺山川秀,华美分来日月光”(潘家胡同10号)。

  “芳草瑶林新几席,玉杯珠柱旧琴书”(保安寺10号)。

  这些副门联,都是讲究读书的。我们的祖先崇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老北京的门联里,这类居多,最多的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上面抄录的这些副门联,写的意思是一样的,但特色不一样,要我来看,“多文为富,和神当春”,写得最好。如今,讲究一个“和”字,但谁能够把“和”字当作神与春一样虔诚地看待呢?又有谁能够把文化的多少决定着你未来富有的基础来对待呢?

  最有意思的是,“宏文世无匹,大器善为师”,是前辈学者吴晓铃先生家的门联,其内容与吴先生相匹配。“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以前院子的主人是一个卖姜的。你想想,一个卖姜的,和学问家吴先生无法相比,都讲究诗书,多少让现在我们的大小商人脸红。

  而“图书存汉魏,礼乐备周秦”这一副门联,是在永生巷里看到的。永生巷,以前叫黄鹤楼,盖因在胡同的西口有座二层的小木楼而已(我造访那里的时候,那座小木楼摇摇欲坠还在)。如此称之,是那时的黑色幽默。北平和平解放以前,那里矮屋一片,是三四等妓女之娼寮丛集之地,杂居着破烂不堪的贫民窟。这些人恐怕连小人书都很少看,居然“图书要汉魏,礼乐存周秦”,那一份追求不亚于吴先生。尽管应该允许那里也应该有这样的追求,但这副门联比胡同的名字叫黄鹤楼,更有些黑色幽默。

 

……选读结束,更多内容:《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0年第8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