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叛逆的江河(散文)/许谋清

(2020-03-08 16:24:56)

  当我动笔要写故乡的这条晋江的时候,另一条河却同时向我奔腾而来,是金涛澎湃九曲连环的黄河,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一江,一河,一条不足200公里,一条有几千公里;一条只穿过几个县,一条流经十几个省;一条鲜为人知,一条无人不晓。没有可比性。

  我注视黄河。

  它似乎是从蛮荒中涌出,从远古流向未来……

  一开始,它竟是那般的柔软、微弱、清亮,只是淙淙流淌。但它招呼着、汇集着,于是融汇百川,激越冲击,泥沙俱下,滚滚滔滔,再也没有什么阻拦得了它了。到了禹门渡,河床是坚硬的岩石,泥浪日日夜夜地冲刷,从大禹治水到现在,烈性的黄河浪,把岩石的禹门渡洗退了六十多公里!一条叫人这样敬畏的河啊!它继续往前冲击,涌向无遮无拦的大平原,然而它筋骨肌肉突突的躯体突然放松了,它舒缓地把自己摊平了,它挟带泥沙,每吨水里竟裹着70公斤泥沙!它缓慢了迟滞了,像是流不动,有些地方变成了大泥淖,连风也推不动它,它几乎打不起浪。它闷闷的,不作声了。它太累了,竟然悄悄儿地把泥沙卸在河床上,慢慢慢慢地把自己托了起来,托得比地面还要高。甚至连河床也比地面高出了好几米。于是,它的沉默就显得那样可怕。叫你等待着等待着。不信,你就等待着。说不定就在哪一天,哪一个瞬间,上游一抖动,它便跟着翻一个身,暴躁起来,恢复它狂暴的野性,任意冲开一个缺口,轻率地抛弃原来的河床,夺路而走,百般威风地漫向大海,滚向大海,这就是叫人心惊肉跳的龙摆尾。史书上记载:黄河重新选择入海口,竟有26次之多。它一次次卷走老辈人的血肉灵魂,它又一次次为晚辈人铺展着华北大平原。

  它用乳汁哺育了我们,我们称它为民族的母亲河。它吞噬了无数生灵的生命,我们又把各种的诅咒扣到它的头上。或溢美或诽谤,于是它毁誉参半摇摇摆摆,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把它当成一个客体,有时是神,有时是魔。其实,它是我们的肌肉我们的筋骨我们的血液我们的灵魂。龙摆尾并不是要让石破天惊,不是要叫人刮目相看,那是它极度的痛苦,迸开的是它的血它的泪。我们有时看不清自己,有个洋人倒看得真切,他说,这是一条动脉出血的河。黄河就是我们。舍弃黄河就没有我们。黄河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血。

  河在闪闪烁烁,河在轰轰流淌。黄河流入了大海。在海上,它也还是一条河。碧蓝的海面上,笔直地往前涌动着一条黄澄澄的河。黄色的是河。蓝色的是岸。大海是包容万物的,它终于接受了这条古怪的河。蓝色的浪花和黄色的浪花拥抱了,激起那么高的水花,编成常开不败的花的摇篮。白色的浪花,闪耀着生命的光彩。摇篮里摇动着金红色的日轮。海水是金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紫色的。它洗去长河的疲劳,化开它的浑浊,卸下它的沉重。

  晋江呢?我曾经去寻找它的源头,源头的名字很诗化,叫桃舟。但我们费了一番脚力,却只找到云雾山中的一眼弱水,不由得想起朱熹的一首诗:“步随流水找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第二天离开,车到高处,从车窗口眺望,一夜小雨,白云幻成奇观,云聚群山,连绵的群山,连绵的云雾。山在云里,云在山中。我们停车,站在崖头,纵观成为长卷的山和云。让我吃惊的是,云就停在那里,不弥漫不流动,包括那些弄巧纤云,全都凝然不动。朱夫子是人精,知道看见的不一定是真实的。何为源?罗隐说,出于山。李白说,天上来。我们去寻找源头,找到的是桃舟停云。大山不言云不语。

  我无法拒绝,它们是那么固执地清晰地流动着,一江一河,好像自己有很多话要说。黄河要对晋江说,晋江也要对黄河说。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太壮美了,它浩荡入海,但是它在黄土地上走得太久,受到太深的教化,它没能把中华民族引向海洋文化。

  历史的重任却落在三条小小的江河身上,晋江洛阳江鸿江。

  现在,我站在江边,站在晋江边上,站在洛阳江边上,站在鸿江边上。老态龙钟的榕树给我阴凉,日斑在我身上跳动。心里涌动着江河诗词的名篇佳句:

 

  孔子:

  逝者如斯夫。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选读结束

全文刊载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9年第1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