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期北漂故事征文选登

(2019-01-11 14:37:06)

记录追梦者的足迹,留下奋斗者的身影——

《北京文学》“北漂故事”征文启事

 

北漂,也称北漂一族,特指来自非北京地区、非北京户口、在北京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有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为2170万,其中租房人数占比约37%,为802万左右。啥概念?差不多相当于瑞士举国租住在北京(2015统计数据:瑞士人口809万左右),这个数量庞大的在京租房者就属于北漂一族。

多少年来,一茬茬的北漂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远离亲人,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追梦,他们绝大多数人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承受着拥挤的交通、高昂的房租和物价等压力,在激烈的竞争和生存的夹缝中努力寻求发展机会,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奋斗拼搏,在挥洒热血与汗水的同时书写着色彩各异、精彩纷呈的不平凡人生,他们为追求自身价值的同时,也为首都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热血,他们是当代中国一代奋斗者和开拓者的缩影。

为真实记录当代北漂者的生命足迹,为当代追梦者和奋斗者留下色彩各异的人生缩影,《北京文学》从2017年第1期起发起“北漂故事”征文,每期开辟专栏,择优发表应征的优秀征文,稿酬从优。热忱欢迎广大北漂者拿起笔来写下自己的北漂故事投寄给我们!

 

【征文要求】每篇征文篇幅以2000字左右为宜,最长不超过3000字。

投寄时请标注“北漂故事”征文字样。

【征文地址】电子信箱:bjwxjcyd@vip.sina.com

邮寄地址:(100031)北京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编辑部“北漂故事”编辑组收

 

《北京文学》编辑部

 

 

我深知北京在父母心中的分量,若不是因为我在这里,恐怕父母一辈子也不会走出那个山沟,走进这繁华的都市。

 

梦想北京,只为圆父母一个北京梦

杨勇

 

200811日那天,上级的一个电话把我从河北借调到了北京。迫于工作需要,休假刚满一天的我,在父母的鼓励目送下,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启了我的北漂生活。

去北京,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北京,也是父母一直向往的地方。在他们眼里,北京就像神一样的存在。“等我安顿好了,我一定会接你们到北京转转……”听到我的话,父母使劲点了点头。

在北京的日子没有想象的安逸,一开始不被看好的日子,工作起来也是举步维艰。闲暇时,我把自己关了起来,拼命加班、拼命工作来改变自己。

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文件管理。刚接手时,文件档案真的是一个乱摊子。从单位组建到历次转隶调整的所有资料,我利用几个月时间,按照永久和定期进行重新整理,并把目录录入系统,方便了以后精准查找。也正因为此,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对于一个借调到北京的人,就像外地姑娘嫁到了北京,上不了户口。由于身体不堪重负,几个月后,在经历了一天一夜的加班后,没有逃过“连轴转”的折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至今仍然记得领导的那一句“好好休息”,让我感觉如释重负。

不经历一番彻骨寒,哪有梅花扑鼻香。努力地工作,终于得到了婆家的认可,工作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也就在那里摘掉了借调的头衔,终于安定下来了。走在北京的街头,我真想仰天长啸,我想告诉世人,北京,我终于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20114月,我从档案保管员换成了宣传员。当兵时间久了,也越来越感觉组织的重要性,组织为我提供了这个平台,我就要在这里演绎自己的精彩。我和很多人一样,刚走上写作岗位时,一窍不通,先前只是一个爱好,现在其实就是一项工作,完成起来真的很难。

为了达到宣传的效果,我把自己关了起来,进行封闭式培训,一切都是从零起步,天天研究报纸,天天加班加点,终于没有辜负组织的期望,多篇稿件发表在头版头条位置。后来有幸参与了中宣部“家国情边防行”主题采访活动,多次大项活动的宣传都达到预期效果。

北京这个地方,给人的感觉是,你来了,就必须要努力奋斗,否则就会被淘汰。我曾见过,身边的同事被下放时的无助,我曾听到过他们“后悔”的声音,我也见证了他们临走时的无奈。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让人哭都没有眼泪。

也许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炼人的意志,我时刻告诫自己,只有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立足岗位发光发热。多年来,我从一名修理工,到一名放映员,从放映员到档案管理员,从档案管理员到宣传员,每到一个岗位,都是从零开始,我给自己的标准是,“每个岗位都必须要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北京,这个地方,并不是高不可攀!军营大舞台,实现了我人生的精彩,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也帮父亲圆了他们的梦想。接到父亲的那一刻,对于我来说,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北京,见证了我的蜕变成长。

父亲来的那天,已是深夜,我把父亲接到住处,父亲激动得一夜未眠,“我不相信我真的在北京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带着父亲游览了北京天安门、故宫、鸟巢、水立方、圆明园等地方,父亲时不时地还掏出手机给母亲打个电话,高兴得像个孩子。“这次终于见到真的了。”在长城最高的烽火台上,父亲啧啧感叹。看到父亲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像是中了彩票头奖一样。

一路上,父亲向我们讲述了有关秦始皇、孟姜女的故事,随后我又带父亲去了圆明园、颐和园等景区。父亲就像一位导游,向我们讲述着过去的历史,我说得不对的地方,父亲还不时地进行着补充。虽然父亲是第一次来北京,但对这个城市以及这里的历史似乎并不陌生。“有时间带你妈妈也来走走吧,她把你们带大真的不容易。”每到一个地方,父亲都会念叨,“你妈妈做梦都想来看看。”可惜的是母亲由于要照看孩子,留在了老家,也留下了些许遗憾。

我深知北京在父母心中的分量,若不是因为我在这里,恐怕父母一辈子也不会走出那个山沟,走进这繁华的都市。临走那一天,我特意把车票买到了晚上,白天时间,我带着父亲走遍了北京大街小巷,只为了让父亲再多看一眼北京,此去,若再来北京,想必一定是“猴年马月”。

我把父亲送上了回家的列车,回到单位,我像父亲刚来时一样,一夜未眠,五味杂陈。

 

 

 

生活就是这样,烦烦琐琐,简简单单,其间充斥着交战与妥协,也贯穿着亲情和理解。什么是母爱?用句通俗的话讲就是:从你睁开眼睛,喊我一声妈那刻起,我就随时准备为你献出一切……

 

北漂奶奶的别样生活

五月

……(选读结束)

全文刊载于《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18年第9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