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卢民锋:紧扣时代脉搏  领跑文学同业

(2010-12-21 12:44:21)
标签:

北京

北京文学

大讨论

韩寒

教育

人文

文化

文学

新浪

原创

杂谈

征稿

作家

紧扣时代脉搏  领跑文学同业
卢民锋


亲爱的各位来宾,下午好!
  在万家团圆的中秋佳节刚刚过去,十一国庆节又将来临的金秋时刻,大家欢聚一堂,共庆《北京文

学》创刊60周年。今天,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能以读者代表的身份参加这次庆祝活动,感到非常荣

幸。
  我任职于中国银行总行,长期从事国际金融市场的研究分析工作,经常要写经济金融类的专业文章

。怎么使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文章让人能够看下去,是一个萦绕在心头的问题。   
  大概是在五六年前,朋友送我一本《北京文学》。我很清楚地记得,上面有一篇报告文学《中国教

育遭遇奥数旋风》,写得非常漂亮,又很有力度,从文学的角度,就全社会只要有小孩的家庭都无比关

注的一个沉重话题举重若轻地进行了畅述和深刻剖析,读来使人叹服。文学的力量通过与时代热点结合

起来,能以意想不到的效果拨动人们的心弦。我一下子就被《北京文学》吸引住了,接着迫不及待地购

买了下一期杂志,上面又有一篇好看的文章《高考殇》,又是与社会焦点问题紧密结合的报告文学。这

篇作品同样很抓人,使你不得不一口气把它看完。我是七七级首届考进大学的数学系学生,对国家恢复

高考制度是坚决的拥护派,对《北京文学》刊登的这篇《高考殇》蕴含的批判态度是有不同看法的。但

观点上的分歧并不影响文章的可读性。且退一步而言,从文学角度介入如此热门话题并能引起社会的广

泛关注,本身就是一种巨大成功。一刹那间,耿耿于怀的问题有了解答,从阅读《北京文学》我获得了

启发,写东西要想抓住甚至征服读者,文章的内容、思想深度固然极为重要,但若缺乏文学素养,写出

来的东西干巴巴的,就不行!顿悟后我就比较注意文学与专业的结合,写出来的专栏文章有点文学色彩

,读者和《经济日报》《金融时报》等行业报纸编辑部反映很好。我的本职工作直接受益于《北京文学

》,我对它充满感激之情!从此我就一直持续阅读《北京文学》。顺便说一下,当年恢复高考,我之所

以报考数学系,就是受文学作品的影响,看了徐迟写的《歌德巴赫猜想》,受到很大震撼和激励,就选

择了理科。进学校后发现同班有好几个同学都是受那篇文章影响作出的选择,文学对人生的影响可见一

斑。我接触《北京文学》的时间虽然只有五六年,与杂志60年的历史相比只是很小的一个时间段,但通

过准备这个发言稿时查阅一些资料,发现这本杂志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气质,有一种一以贯之的风格。从

前面提到的那两篇力作到最近刊登的《中国式拆迁》,无论是在风雨兼程还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都能

紧扣时代脉搏,发表大家想看的东西,在时事的现场发出文学的声音。
  一份刊物,要想长期生存下去,依靠行政力量是不行的,只能靠刊物自身的吸引力,没有特色、没

有广泛读者群的杂志,就无法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放眼当前文学界,又有几本文学杂志能与《北京文学

》比历史、比特色?60年的历史,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足以印证《北京文学》一定有它过人的地方。

它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能够紧紧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从文学的角度针砭时弊,激浊扬清,而文学性越

强的作品,其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丑、恶的鞭挞就越能让人认同,读者对这种好文章载体的忠

诚度就越高。
  由于工作关系,我常到全国各地出差,每次外出,我都会带上一两本《北京文学》杂志,赠给当地

同事,让他们也分享《北京文学》的风采。不管是新疆、西藏、内蒙古,还是黑龙江、海南、河南,也

不管是山东、山西,还是云南、甘肃,凡是看过我带去《北京文学》杂志的银行同仁,无不认为这是一

本好刊物!我的小妹妹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学里任教,虽然她跟我一样,也是从事经济金融类的工作,但

也对文学感兴趣,也是文学爱好者,我经常给她寄《北京文学》。她学校有一些中国学生,我妹妹常把

我寄去的《北京文学》看完后送给她的学生看。总之,我以《北京文学》为媒介,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北

京文学》影响的同时,广交了不少爱好文学的朋友。这些天南海北的文学爱好者和《北京文学》读者,

都希望《北京文学》一如既往,每期都有精彩文章,都祝愿《北京文学》越办越好。我告诉他们,《北

京文学》这一茬人的文学素养和敬业精神都很值得称道,因为我有幸参加过几次《北京文学》组织的文

学奖评选活动,目睹了编辑部上下是如何认真严谨对待本职工作的,他们均以超乎寻常的工作热情和责

任感兢兢业业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这是继往开来的一茬人,《北京文学》有这样一批优秀员工,它的

将来是可期的!
  作为首都的文学刊物,《北京文学》身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样一个特殊环境,她的动向

可能更会受到全国读者的关注。我们广大读者热切期盼,曾在教育、医疗、住房改革等诸多领域笔锋所

及、引领风气之先、展现文学魅力的《北京文学》,在今后的岁月里能继续保持敏锐的触觉,关注民生

问题,领跑文学同业,给大家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与时俱进,再创辉煌!谢谢各位!

 

(作者系中国银行总行办公室高级经理、国际金融副研究员,与会读者代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