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显明:痛并期待着

(2010-08-25 14:45:08)
标签:

北京文学

大讨论

韩寒

人文/历史

文化

文学

原创

杂谈

作家

痛并期待着
显 


    从30年前做作家梦开始,我就和《北京文学》结缘。“文革”结束后,因我在“文革”中当中学教师,虽然我是因根红苗正“掺沙子”走上三尺讲台的,但仍饱受“臭老九”之苦。想脱离“苦海”,便奢望当个作家。于是,就订阅了诸多文学刊物来读,异想天开,依样画葫芦写出“作品”。《北京文学》便成了我订阅了34年之久的文学刊物之一。读了早年刘心武、陈建功等知名作家在《北京文学》上发表的作品,很受启发,便开始了艰难的爬格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北京文学》发表作品。30年过去了,早年保存在书架上的《北京文学》已经发黄,焦脆得不敢翻阅了,但至今未在《北京文学》发表一个字!我痛苦着,期待着作品能在《北京文学》上面世。
  十多年前,我开始在一些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有些习作还被《兰州晚报》等报刊连载或转载,有的还获了奖,自我感觉良好,认为我的习作可能达到《北京文学》用稿水准了,便斗胆将习作投寄去,结果收到的是如其他刊物一样冰凉的铅印退稿单。偶尔有耐心的编辑,在铅印退稿单边上写几句鼓励的话,也令我激动几天,信心倍增,继续给《北京文学》投稿,每年三五篇不等,结局依旧:没有改变铅印退稿单的命运!
    几年前,《北京文学》采取贴订阅标签的办法,订阅一年《北京文学》,可得到她的编辑四次书面指导。我很高兴,坚持写稿投稿,决不浪费四次得到指导的机会。于是,我在书面上认识了《北京文学》的编辑张颐雯女士。张老师看稿十分认真,十分负责,每篇稿件寄去,不论长短,她都认真回复,提出中肯的意见。或指出我的选材不适宜本刊,或提出结构过于杂芜,或直陈主题陈旧,或告诫不要生硬编造,或指导我注意通俗文学与纯文学作品的差异。篇篇回信,都一、二、三地细陈修改意见……一次次寄托着张老师热情希冀的回信,让我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那些年,我有两篇中篇小说《出逃》和《装病》寄去,据张老师说,她送去了终审,但最终还是未获通过(这两部小说,后来先后被《重庆文学》《华文文学》头题刊登)。虽然我的稿件仍未被《北京文学》采用,但一部分经过张老师指导后修改的稿件,源源不断在其他刊物发表了。到了2006年,《北京文学》又采取参加书友会的方式,指导作者。我继续坚持着。我的稿件,指导老师仍然是张颐雯老师。我寄去中篇小说《两兄弟》,张老师说,已通过终审,将刊登在《北京文学》增刊上。我期盼着作品终于能上《北京文学》了!岂料,最后张老师告诉我,还是被撤下来了!我格外失落,甚至有些绝望了!我想,我也基本上算个作家了(在我们市的业余作者中,像我这样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出版发表作品300余万字的,还是不多的),怎么就达不到《北京文学》的发表水平呢?看到《北京文学》每期都推出“新人自荐”作品,我怎么就冲不上去呢?我再也没有勇气向《北京文学》投稿了!
    倏忽间又到了2009年,《北京文学》再次改变了辅导作者的方式,又恢复了贴标签的办法,只是每年能得到回信的次数减少到两次。2009年,我忙于长篇小说《风雨晓月楼》(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的修改、出版事宜,只给《北京文学》寄了一篇稿件,因忘了同时寄去等额邮票,没有收到编辑老师的回信……
    尽管我没能在《北京文学》发表作品,但这些年坚持不懈地给《北京文学》投稿,不间断地得到《北京文学》编辑,特别是张老师的耐心指导,我的创作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我先后出版了《大拆迁》《农民代表》《风雨晓月楼》等五部长篇小说(非自费或包销)。其中一部长篇小说列入重庆“五个一工程”推荐作品,另一部长篇小说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发表中篇小说三十余部,成了重庆市委宣传部的签约作家。从这个角度讲,没有《北京文学》长期坚持的辅导新人的办刊方针,就没有我一路坚持着,在创作道路上走下去的勇气!我真诚地道一声:感谢《北京文学》对我的帮助!
    今年,又将再次鼓起勇气,给《北京文学》投稿!
    命运如何呢?《北京文学》啊,你让我痛并期待着。

 

责任编辑   王秀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